让每一粒种子都能享受春天——一个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让每一粒种子都能享受春天——一个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案例

齐霞

成都市成飞小学 四川 成都 610091

背景与主题:

在现在新课改推进的教育背景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学生对于问题采取的解决方式正是他们得到好的转变的开始,曾有一位名人苏霍姆林斯基感慨:“教育过成千上万的学生,但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成绩优异的模范生,而是性格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反差引起深思,后进生这样的特殊群体,在教育方面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形式帮助他们提升和发展?教育者必须先去直面他们,了解他们,最后把关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去深究他们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后进生的教育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难点,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帮助他们做好转化工作?这是教育者需要长期探究的问题。

案例过程:

笔者所教授的班级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后进生,她叫小安,具有先天性口齿不清的缺陷,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搬弄是非,就是面临同一个问题,她无法判断对错,就开始去先下手为强的告诉老师,她自己是对的。实际上事实并不是如此,有些时候并不是别人的错,但是她通过她的表达以及她心理活动,制造出了别人犯错的假象。由此,笔者就约了他的家长来学校见面,讨论一下小安的这种情况,但是出乎笔者意外的是,他的家长对于他孩子的行为并没有很大的惊讶,甚至想让老师加深对小安的关注度。其实教育者也很能理解家长的这种心理,自家孩子存在先天条件不足的问题,就尽量在各方面对孩子加以弥补,但其实这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有时候小安的妈妈来到学校也会很明显的忽视老师的存在,甚至不分任何场合去指责对小安不好的同学,有了自己家长的撑腰,小安同学的行为越来越严重,更加颠倒是非。在这样的情景影响之下教育者对于小安的这种行为就有了很大的排斥,甚至对于小安父母在学校大呼小叫也有了反感心理,最后,教育者就因为此类事件对小安的学习开始冷漠起来,尽量少说话、少关注,同学们在看到教师对于小安的态度,也开始对小安有了躲闪和逃避的心理,他们经过小安身边的时候,甚至明显的产生一种排斥的行为,很少有人跟小安在一起玩,就导致小安没有交流说话的对象。显然,教育者忽略了小安其实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有先天性障碍的学生,它需要与人交往、也需要老师的关怀。每次小安装作不在意的看着同学和老师交流,实际上,小安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教师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因为小安她是属于班级的一份子他享有与其他同学同样的受教育权利,也可以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和玩耍,她有权利享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就因为教育者对于小安过去行为的一种边界感,导致小安被大家排挤,甚至与同学隔离开来,这个时候,教育者就应该考虑问题进行反思。抓住了小安,希望接近同学与接近老师的心态,对她加以教育。每次在小安眼巴巴的看着老师和同学亲密交流的时候,教师就对小安加以关注,然后跟她敞开心扉:“小安,只要你改变过去错误的行为,你就可以有所进步,比如你积极的把自己的座位清洁干净,就会有很多人和你相处,老师也会表扬你。”就这样,教师所给小安讲的每一件事,小安都记在了心里,一一的完成并做的很好,教育者对于小安的表扬次数越多,小安的自信心越强,他与老师同学的交谈次数也越来越多。有一次在吃完午饭之后,他站在老师旁边,胆怯地伸出手,老师看他一眼没有说话,他也开始大胆的帮老师进行捶背捏手的动作,小安渴望与教师亲近,所以她想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而她在做这些的时候,别的同学依旧聚集在她的身边,并没有产生厌恶和排斥的心理,所以教育者知道这是潜移默化的对小安进行了引导,让她现在学会了尊重人,亲近别人。

在一次老师组织水果拼盘大赛的过程中,把自己班的同学分成了几个活动小组,但是小安并没有加入任何一组,老师就对于她这样的情况让她去自由的选择一组,小安选择了第三小组,尽管那组的成员并不是特别的欢迎小安,但是教师在活动开始期间表示,在活动结束之后会评选出最团结互助的小组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所以第三小组也开始接纳了小安。在活动进行中,同学们还是很照顾小安的,不仅拉着他一起讨论拼盘的方法和过程还一起进行水果拼盘,甚至与她分享一些自己认为好吃的水果。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关注小安的学习发展状况就与她开始进行交流:“你觉得你在小组进行过程中玩的怎么样?”小安回答,他玩的很开心,还补充了大家对她都很好,看着她喜悦的笑脸,教育者切身实际的感受到了他对这次活动的认真与热情,教育者最后表扬了第三小组颁发了团结互助的奖品,在此之后,同学们都对小安更好了,而小安也因为同学们对她的转变,自己也开始接近了正常的健康状况,能清晰的说清楚问题,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小安的转变他的家人也逐渐开始信任起老师有什么问题就打电话与老师联系,不再麻烦到其他的同学,以前争吵的情况很少再出现了。

评析案例:

从这个教学事例中,教育者深深感受到,不管是怎么样性格特殊的学生,哪怕他们先天性存在一定的缺陷,都应该和其他同学一样,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值得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更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去关爱和尊重他们获取他们的信任,除此之外,教育者应该言传身教、不断的去提升自己,因为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会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育者对于学生的态度更是应该重视的,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总结与反思:

每名学生都是成长在厚重土壤下需要去浇灌的种子,不管这粒种子是圆润的还是干煸的,他们都有同等享受阳光与雨水的权利,经过了春风的温暖与滋润,它们会生长发芽破土而出,最终成长为一棵大树。教师是奉献的蜡烛;是培育花朵的园丁;是旅行路上的引导者。不管在什么样的情景之下,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种子都应该为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能接受阳光的洗礼,感受一片明媚的春光,让每一颗种子都有成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