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存样桶密封装置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燃煤存样桶密封装置设计

姚柳1,罗舒2,姚亮3,温倩4

1:身份证号:510922198708077550.

2:身份证号:513030198202108018.

3:身份证号:510922199012233257.

4:身份证号:510105198107091760.

摘要:燃煤在采样、制样等环节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较低,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文设计燃煤存样桶密封装置,将实时时间、射频识别(RFID)码和扣盖角度三个特征结合进行扣盖密封,启封时再对三个特征进行鉴别,识别存样桶是否被非正常打开过,通过本装置保证样品安全,优化过程管理。

关键词:燃煤;RFID;存样桶;密封装置

1引言

燃煤一直是国内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来源,电厂燃煤成本占电厂总成本的70%-80%。传统的电厂燃煤入厂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在采样、制样、化验等最重要环节基本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较低,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提高燃煤样品全过程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在燃料智能采样方面,国外研究比较深入,主要集中在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如何保证煤样采制化代表性。我国国情有所不同,采样、制样环节强调煤炭采制化的人员与煤炭隔离,目前在硬件设计方面已做得比较完善,采用了较多的最新技术,如: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现有的煤样存样桶密封装置,没有鉴别存样桶是否非正常打开过这一功能,设计一种燃煤专用煤样存样桶具有智能化系统的密封装置,具有实用意义。

本文在煤样存放和提取环节,煤样存样桶在密封与解封时使用专用机械进行,如使用改锥打开会留下撬动痕迹,检验以此判定是否存在异常开启,但如果自制简易装置进行开盖,可以实现不留痕迹。本文设计是将实时时间与RFID码与扣盖角度三个特征结合进行扣盖密封,开盖的时利用三个特征进行鉴别,鉴别煤样存样桶是否被非正常打开过,同时达到人与煤样隔离。达到克服原有技术缺陷的目的。

2燃煤存样桶的工作过程

2.1封装过程

封装时,首先对存样桶身进行固定,通过RFID感应天线,读取桶底的RFID标签,再结合时钟芯片输出的时钟信号,三者结合而得出扣盖位置,然后用气缸推动扣紧桶盖,随后松开桶身,送走此桶,以此循环,封装流程如图1所示。

2.2启封过程

启封时,首先对存样桶身进行固定,随后读取RFID信息,利用RFID信息和桶盖角度信息和时钟信号,判断桶盖是否被非正常开启过,如果是则向管控中心报警,如不是则打开桶盖将煤样送去进行化验分析,启封流程如图2所示。    

图1封装流程                                图2 启封流程

3机械装置设计

燃煤存样桶密封装置机械结构如图3所示,结构中气源1出来的压缩空气首先经过过滤器2进行过滤,然后进入电磁阀3的入口,电磁阀3采用24VDC驱动,由控制电路里的三只场效应管进行开关控制,桶身固定气缸4受电磁阀3输出的压缩空气对存样桶身进行固定与松开,煤样存样桶5下面是桶底的RFID标签6,制作时采用一体化注塑工艺,桶盖压紧气缸7受电磁阀3输出的压缩空气控制,对桶盖进行压紧。

燃煤存样桶密封装置的扣盖俯视如图4所示,其中8和11和13和14为桶盖夹具,负责夹紧桶盖,9为桶盖方位计数齿,10为桶盖方位计数霍尔探头,9和10配合,测出桶盖角度位置,12为步进电机,接受控制电路的指令进行桶盖角度旋转动作。

     

图3 机械结构                            图4 扣盖装置俯视

4控制电路设计

燃煤存样桶密封装置控制电路采用开关式电源芯片,型号为TPS54331D,将24VDC转换为3.3VDC对其它芯片供电。时钟芯片采用ICS308,将时钟信号送入主控芯片进行处理。主采用LPC1769,主控芯片输出接口光耦连接,将驱动信号经过隔离放大后,送至场效应管进行末级功率放大,最后将信号分别送出至电磁阀线圈,电磁阀受控后驱动气缸进行相应工作。步进电机驱动器,采用DMA870,主控芯片经过限流电阻后将信号送至光耦将信号进行隔离放大后,送入步进驱动器,步进电机驱动器与步进电机连接。桶盖方位计数霍尔探头芯片,采用AH1885-ZG-7,接收3.3VDC供电。RFID芯片,采用THM3060,与主控芯片的RXD和TXD连接,进行串口数据通信,桶底RFID标签,塑封于存样桶底部。

5.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燃煤存样桶在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缺陷,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设计一种存样桶密封装置,得到结论如下:1.将时间、射频识别码与扣盖角度三个特征结合进行扣盖密封,再对其鉴别存样桶是否被非正常打开过技术可行;2.本文设计的存样桶密封装置,可用于其它类似场景的采样密封,如食品、化工等领域。

参考文献

[1]郭朝君, 陶雨航. 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智慧工地中的创新运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21, 018(023):96-97.

[2]王超.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工器具管理系统设计[J]. 电子制作, 2020(1):2.

[3]朱伟杰. 煤炭采制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云南化工, 2017, 44(6):3.

[4]胡静波, 洪伟, 田浩. 新型煤堆取样器的设计开发[J]. 煤质技术, 2017(6):4.

[5]王林立, 王圣, 徐静馨,等. 燃煤电厂煤炭存查样监督抽查超差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J]. 中国煤炭, 2020, 46(11):5.

[6]何波, 付宇, 刘洋,等. 煤炭采样器的设计与开发[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34(2):7.

作者1:姚柳,身份证号:510922198708077550.

作者2:罗舒,身份证号:513030198202108018.

作者3:姚亮,身份证号:510922199012233257.

作者4:温倩,身份证号:51010519810709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