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3
/ 2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王,浩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2021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8)。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水平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程度提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循证护理;负性情绪;护理满意程度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患者的主要致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出血心肌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及严重憋闷感[1]。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45岁以上人口,近年整体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属于临床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抢救后患者的各类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循证护理是临床中的新型干预方法,能够通过从各大数据库大量查阅资料来提高护理内容的科学性及高效性。鉴于此,本文特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9年9月~2021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8)。纳入标准:(1)符合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相关诊疗标准;(2)年龄≥60岁;(3)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2)合并器官功能不全;(3)既往精神病史。(4)主观拒绝参与研究。实验组男女之比为22:16。年龄61~78岁,均值为(69.45±5.36)岁。参照组男女之比为20:18。年龄60~78岁,均值为(69.33±5.51)岁。比较两组基本资料(P>0.05)符合临床对比条件。

1.2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循证护理干预:根据既往患者病历资料、医护人员临床经验、患者需求调查问卷及中外文献数据提出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实际需求。护理人员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为数据资料库,对拟题的问题进行循证。确定相关问题的科学性。结合中外文献与临床实际条件制定干预计划。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导致临床配合程度下降。(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塞的相关疾病知识及致病因素等,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减少患者的疑惑。(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保证机体的营养摄入,保持少食多餐,优先选取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禁止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4)康复训练: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保持循序渐进,包括慢走及晨跑等,禁止患者私自增加运动量。(5)药物护理:为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用药,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程度。应用PHQ-9、GAD-7量表测评患者的负性情绪,分数与患者的负性情绪呈正相关。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估。问卷包括满意、较满意及一般3个选项,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勾选。护理满意率=(满意+较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成立。

2结果

2.1两组负性情绪对比

实验组负性情绪水平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表(±s,分)

组别

例数

PHQ-9

GAD-7

实验组

38

10.36±2.57

8.94±1.85

参照组

38

12.56±2.84

10.87±2.15

t

-

3.541

4.195

P

-

0.001

0.000

2.2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护理满意率

实验组

38

25

12

1

37(97.37)

参照组

38

13

19

6

32(84.21)

2

-

-

-

-

3.934

P

-

-

-

-

0.047

3讨论

实验组负性情绪水平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开展循证支持,通过从各大数据库中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循证,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内容的高效及科学性。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康复及药物5项护理内容。心理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健康教育能够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提高一定的自护能力,利于改善预后

[3];饮食护理可以增加患者的营养状况,为提高预后及开展临床相关训练提供保障;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内容,确保患者的机体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利用提高预后;药物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利于改善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的预后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4]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程度提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元元,李欢欢. 依托循证护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5):348-349.

[2] 窦素莲,臧娟. 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中应用的价值[J]. 健康之友,2020(20):203.

[3] 徐杨红. 依托循证护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效果研究进展[J]. 健康女性,2021(50):296.

[4] 马蕊蕊.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抢救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