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2
/ 2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

方颖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上海200083

【摘要】 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判定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2022年1月中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做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后使用镇静药物以及护理措施,研究组镇静药物+针对性护理,参照组镇静药物+常规护理,同时计数统计患者临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压疮、深静脉栓塞、镇静后SpO2,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结果 各组数据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以研究组显低、参照组各项时间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发生率更低于参照组;患者镇静后SpO212h、24h、48h均以研究组数据偏高、参照组数据偏低;两组各项数据组间差异较明显结果P<0.05,有意义。结论 临床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让患者情绪保持平静,加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以及在ICU住院时间,同时对减少不良并发症起到重要的作用,效果明显,临床价值较高,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镇痛药物;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是院内重要科室,机械通气是该科室主要治疗方法。临床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可很大程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让其接受治疗期间保持平静,同时还能提升肺通气功能。经临床研究,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助于病情恢复。故,本文着重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判定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2022年1月中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做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均分两组(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32/18(男/女),年龄均值为(47.36±2.66)岁,即25岁-69岁;参照组:30/20(男/女),年龄均值为(48.52±2.39)岁,即25岁-71岁;组间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意义。

1.2 方法

在静脉注射镇静剂前进行静脉诱导,然后微量注射泵持续泵注[1]。 选取咪达唑仑50ml微泵缓慢推注,或者纯推2.5ml(半只)或者一只,采用丙泊酚60ml微泵走3-5ml/h,0.9%氯化钠50ml+右美托嘧啶400ug微泵走2ml/h,0.9%氯化钠50ml+瑞芬太尼4mg微泵走2ml/h,三组微泵联合使用。

参照组行我院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每位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① 针对患者体位加强护理,帮助患者抬高床头或者指导其半卧位。另外为防止患者误吸情况发生,需保证患者头部抬高的同时呼吸畅通[2]。② 针对患者呼吸道加强护理,对患者呼吸道行湿化处理后进行吸痰,期间必须保证操作规范、无菌,同时为防止患者肺部感染,切勿在吸痰前对气管利用生理盐水等护理液进行冲洗。为了避免吸痰时患者气道受到损伤,要保持动作轻柔,切勿将吸痰管插入太深。③ 针对患者进行静脉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以此缩短住院时间[3]。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缓解胃肠道紊乱,促使其胃肠功能得到快速恢复。管饲的患者要避免其出现误吸情况,对患者呕吐情况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并对其有无腹胀和潴留等情况密切关注[4]。④ 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师。确保呼吸机状态正常,各项参数调至规定范围[4]。将通气机械设备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同时具备急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详细记录患者监测指标。做好轮班管理,保证患者24小时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意外发生通气导管脱落或松弛[5]

1.3判定标准

计数统计患者临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压疮、深静脉栓塞、镇静后SpO2,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χ2检验;计量(x±s),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表1 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x±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d)

ICU住院时间(d)

研究组

50

50.53±2.12

6.35±1.27

参照组

50

58.64±2.37

9.60±2.55

P

<0.05

<0.05

表2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呼吸机相关肺炎

压疮

深静脉栓塞

总发生率

研究组

50

1(2.00%)

1(2.00%)

0(0.00%)

2(4.00%)

参照组

50

3(6.00%)

2(4.00%)

3(6.00%)

8(16.00%)

P

<0.05

表3 对比两组患者镇静后SpO2(x±s)

组别

例数

1h

12h

24h

48h

研究组

50

94.06±3.15

96.07±3.11

95.93±3.24

97.69±1.08

参照组

50

94.22±3.31

95.01±2.16

94.33±2.28

94.99±2.1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有研究表明,重症患者长期卧床会给身体的各种功能带来危害,还会出现更多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压力。长期机械通气会导致较多不良的并发症出现,还会令患者焦虑、烦躁,从而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治疗依从性低,影响治疗效果[6-7]。研究数据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以研究组显低分别为(50.53±2.12)d、(6.35±1.27)d,参照组各项时间相对较高分别为(58.64±2.37)d、(9.60±2.55)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研究组发生率较低2(4.00%),参照组较高8(16.00%);患者镇静后SpO212h、24h、48h均以研究组数据偏高,分别为(96.07±3.11)、(95.93±3.24)、(97.69±1.08),参照组数据偏低,分别为(95.01±2.16)、(94.33±2.28)、(94.99±2.15);两组各项数据组间差异较明显结果P<0.05,有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让患者情绪保持平静,加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以及在ICU住院时间,同时对减少不良并发症起到重要的作用,效果明显,临床价值较高,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蒋鸿玲.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J]. 东方药膳,2021(2):227.

[2] 黄梦蝶.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J]. 健康忠告,2021,15(20):191.

[3] 郑尚娟.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7):278-279.

[4] 程明岚.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体会[J]. 健康大视野,2020(4):155.

[5]马春梅,王军,鲍月 红,等.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护士低温治疗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4):408-412.

[6]柏雪. 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痛镇静药物的护理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2020(44):228-229.

[7] 李振兴.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应用ABCDE镇痛镇静策略的效果和安全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2):168-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