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2
/ 3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刘霞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1

摘要:强化职业教师专业素质累积机制是职业院校实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具有深化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教师专业累积机制是职业院校提升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也职业院校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举措。同时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累积机制仍存职业道德素质不足、专业知识素养欠缺、专业能力素质匮乏以及教师心理素质薄弱等现实困阻。针对于此,有效提出强化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以及调节职业院校教师心理平衡等决策之策,以期对职业院校师资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解决对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1]。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累积机制亦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的关键阶段,在教育工作各个方面已取得不错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现实梗阻阻碍职业教育发展进程。据此,针对职业道德素质不足、专业知识素养欠缺、专业能力素质匮乏以及教师心理素质薄弱等现实困阻。有效提出强化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以及调节职业院校教师心理平衡等决策之策,为职业院校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一、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内涵及内容

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2]。教师专业素质关系到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人生目标规划和个人成长发展。因此,深刻把握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的内涵及具体内容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专业素质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专业素质积累机制的内涵可分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特征,是结构和过程的双向统一。其次,教学活动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所以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内涵要将重点以及着力点放在教学活动本身。再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并不是多种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结构体系。最后,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的内在涵义是为教师培养以及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所以要在实践层面具有可行性。具有来讲,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是涵盖教师师德层面、专业知识素养层面、学习能力层面以及心理素质层面的动态性、系统性机制。有鉴于此,本文从以上四个层面提出职业院校教师累积机制的不足并针对性解决。

二、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的现实困阻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尚存不足

教师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工作者,有义务且有责任以道德素质为底线肩负起服务大众使命[3]。职业院校教师担任着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以及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的责任,因而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才能向国家输送更多综合实力过硬的优质人才。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少数职业院校教师在道德素质方面尚存不足。一方面,部分教师职业态度亟需转换。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会被无形中与其他教育类型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往往会导致职业院校教师也因此产生倦怠心理,进而降低工作质量,影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随着网络的极速化发展,基于信息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网上的一些负面评论同样会对整个教师团体形成舆论压力,导致部分教师的职业信仰、教学激情遭受打击,进而模糊职业道德素质底线。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职业认知能力亟需深化。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二是个人师德方面。然而,在师德方面,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存在职业教育认知不足问题,面对家庭条件不一、生活背景不同的学生,往往出现差异化对待情况,导致职业道德素质产生弱化现象。

(二)专业知识素养仍有欠缺

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开展教学育人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实践基础[4]。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完整的知识储备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维度展开论述。但就目前而言,职业院校教师在这两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欠缺。一方面,理论知识储备不完善。一名综合素养极高的教师,其专业知识不仅包括专业学科知识,还涵盖教育与心理学知识等方面知识。一般情况而言,教师在精通自身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对其他学科领域有所涉猎。例如,作为职业院校教师需要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最新发展情况,在学习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了解技能技术的最新前沿热点以及信息技术知识,以方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现实情况中,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往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储备量,但在其他学科知识方面略有欠缺。另一方面,实践操作经验不充足。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主要采用聘请高学历人才或培养学习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知识素养水平。这两种方式确实能增强师资队伍力量,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一是职业院校聘请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虽然高学历人才具有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往往在转化知识的能力略有不足。二是职业院校注重校内教师培养。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不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三)专业能力素质较为匮乏

伴随现代信息化进程加快,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成为专业能力评估的关键因素。因此,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厘清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自身管理能力存在的客观问题。一方面,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技能不足。一是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与本质内涵。从现状分析,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时,欠缺信息化技术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能力,例如情景问答、视频互动、知识闯关等一些具有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教学设置。二是受传统教学模式限制,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信息化技术操作技能。大多数教师对于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的应用仅局限于日常课件的使用,还需补充视频剪辑、情景教学等一些具有难度实践能力,这表示教师在信息化设计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另一方面,教师管理观念与方式落后。一是当前不少职业院校教师的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传统教育阶段,并未跟上时代变化的需求。即使在网络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下,部分教师管理方式依旧受传统理念影响,喜欢运用传统单方面灌输教学方式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高效吸收专业知识。二是职业院校教师对于教学环境的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环境整体氛围把控力相对不足,对于部分学生的不正确行为未能及时引导纠正,影响课堂教学整体效率与质量。

(四)教师心理压力相对较大

教师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是保障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素质的首要前提。而很多因素可以造成职业院校教师心理素质薄弱。其一,教师承受工作压力大。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在具体工作中要处理好领导、同事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如何让领导高度认可自己的工作成绩;如何与同事之间展开高效的合作交流;如何让学生之间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特别是在处理学生关系时,教师要充当正面情感引导者的角色,尊重以及接纳学生的负面情绪。如果处理不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极有可能得到消极的情绪反馈,进而影响教师个人的心理情绪。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日常工作中除了要处理与专业学科相关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将大把精力分配给教育工作、班级事务等一些其他性质的工作。这样将导致教师的大量时间被占用,影响正常工作的推进,增添教师工作压力。其二,教师承受社会期望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于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这直接导致家长愈发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伴随着人才需求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的期待值也逐步提升。特别是职业教育中,家长往往会赋予教师过多的教育责任和权利,导致教师只能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知识结构,无形中增添一定的心理负担。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越来越突出。职业院校中同样也存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规则意识淡薄、自制能力差等问题,不利于教师顺利开展育人工作,造成教师心理负担加大。

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的解决之策

(一)强化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职业院校教师底线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首先,提升个人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院校从行为准则上要求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科研活动中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例如,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互动连接,能够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既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道德品质感,还能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此外,在学生心中,教师也会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个人形象。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应坚守自己的职业初心,不将学术专利、科研成果以及职称头衔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而是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作为内心真正的使命,严守作为人民教师的道德底线。其次,促进院校教师道德认知。教书育人是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将育人工作应用于日常教学、学生管理活动中,有效提升教师道德认知水平。例如,职业院校可以定期举办体育活动比赛、文艺交流晚会,通过课外活动方式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提升教师自身道德认知。最后,完善教师道德规范机制。除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来规范教师道德规范外,职业院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职业院校出发,相关部门应完善教师道德机制以及统一师德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及时跟进教师师德师风情况,以此增强教师对于自身道德认知的自觉性。

(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第一,严格把控教师准入制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师资认定方面要始终坚持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学科专业技能以及教学能力水平等方面展开评估,规范教师认证程序以及认证条件。针对职业院校的不同需求,教师要做到完全匹配,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真正符合认证需求,而不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另一方面,除教师资格认定外,还要依据教师入职标准进行严格筛选。通过第一轮学历、年龄、职称等外在性条件的面试外,职业院校更应将教师实践技能和知识技能等内在性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确保其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此外,可根据现实情况酌情放宽学历门槛的限制,保证寻找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道路畅通无阻。第二,全力促进教师提高自身底蕴。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前提。职业院校可以联合其他院校和企业为教师建立学习生态环境,以进一步优化教师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通过为教师提供丰富学习资源供给,促进教师团队质量的提升。例如,职业院校可专门建立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整合线上教师学习资源,促进教师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条件下进行学术交流。职业院校还可以针对教师不同的价值需求以及学习需求,组建不同的学术小组,这样方便教师进行组织化学习,也更具学术氛围。此外,职业院校还可根据教师自身条件进行针对性、差异化培养,规划教师个人长期发展。具体指标可以包括专业发展、素质提升、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教师实现终身学习以及全面成长。

(三)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

在科技高速发展下,职业院校需要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理念及方式上进行革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互联网环境下,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不断涌现,而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主体同样也受到了信息化发展的冲击。首先,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针对职业院校教学现状,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利用“满堂灌”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是要学会转换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现行的学习模式。一是职业院校通过主动培养教师正确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本质内涵,才能真正激发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自身教学方法。通过培训让教师了解到信息化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利用信息化手段,而是通过情景教学、整合学生资源等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目的。二是职业院校可对教师进行集中式信息化培训,教会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手机应用软件等一些资源。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技能水平,还能提高课堂整体效率和质量。其次,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教师教师需要摒弃以往传统教学观念,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内容质量。同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应注重自身能力培养,通过学习先进、前沿的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面。

(四)调节职业院校教师心理平衡

增强职业院校教师心理承受能力,除教师自身做出适当调节外,职业院校也应采取相应对策。第一,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职业院校可通过整合、优化学校现有资源,提高学校特色品牌影响力,纠正社会各界对于职业院校的错误认知,从而赋予职业院校教师正确、平等的社会地位,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第二,采取相应评价机制。职业院校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机制,通过采取线上匿名投票的形式为教师进行评分以及写出评语。对于表现积极且优异的教师进行适当鼓励,以此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对于新入职或者还未适应职场的年轻教师要做出及时的心理疏导,解决教师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以此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第三,提升爱岗敬业精神。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定投身于自身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做到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念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从容面对各种困难,从而增强自身心理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庄西真.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特征、阶段划分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2(04):97-102.

[2]苏玉玲,翟志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的原因解析及提升策略[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06):13-21.

[3]唐瑗彬,石伟平.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46-53+61.

[4]孙浩,范舒.校本培训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2,39(02):49-52.

【基金课题】2020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工匠型’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2020JJ7024)

刘霞,1984.11,女,汉,湖南安化人,硕士,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