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及社会功能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RAM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及社会功能影响观察

许兵,桑艳云,刘英霞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实施RAM(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获得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并且配合护理干预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RAM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自包含35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社会功能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总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护理之前,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在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社会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的各个指标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来说,实施RAM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以保障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社会功能。

关键词:RAM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社会功能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发病后常伴有行为和思维上的障碍。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该病症反复发作的特点非常突出,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除了常规的给药治疗外,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以达到巩固治疗、保障患者安全的效果。本研究主要是对70例接受护理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了研究和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社会功能产生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了70例在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之间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并且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自包含3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RAM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中包含男性患者18例,女性17例,年龄在24-53岁之间,平均为(36.55±1.25)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18例和15例,最小23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是(36.52±1.23)岁。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为:按照临床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确诊为该疾病的患者;可以顺利接受治疗并且坚持药物治疗的患者;患者同意本次研究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为:同时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有严重其他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不配合研究的患者。对以上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实施对比和分析,发现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前,均接受了对应的药物治疗,患者为维持服用原治疗药物、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的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并发症护理、运动和饮食指导、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等[1]。观察组给予的是RAM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步骤和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准备工作包括:一级评估: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初步沟通,准确地判断患者心理和行为;二级评估:护理人员收集、分析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情绪的原因,包括紧张、抑郁、焦虑等;护理诊断:按照一级和二级评估的最终结果,全面地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诊断,明确患者不适应具体行为;护理目标制定:通过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制定个性化护理目标、方案。②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包括患者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且通过对应的知识宣传、健康讲座等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升患者适应能力和信心,使其能够树立治疗信心,保证护理配合度;确保患者拥有良好的睡眠环境,提升睡眠质量,要尽量选择舒适、安静、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结合音乐等方式促进患者入睡[2]。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遵医嘱使用催眠药物,保证睡眠质量。督促患者多运动,少卧床,保证规律的生活,使其能够树立积极的心态,更好的应对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适当地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其能够配合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③总结、评价:所有工作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日常可以按照月度评价的方式,对护理整体效果进行评价[3]。同时总结在实际干预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且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解决措施。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按照患者临床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分成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部分能力恢复)、无效(疾病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率计算方法为(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采用SAS、SD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等进行评分,分数和患者心理健康情况成反比,分数越低证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健康。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内容包括职业功能等七项,三级评分法,满分2分,分数与患者的缺陷情况成正比,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社会功能越存在缺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分别用百分比和均方差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行x²和t检验,如果出现P小于0.05的情况,则可以证明具备统计学实际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如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实施了RAM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在护理效果上要好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组名

例数

有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5

13

12

10

25(71.43)

观察组

35

17

16

2

33(94.29)

-

-

-

-

6.437

P

-

-

-

-

<0.05

2.2SAS、SDS评分

如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发现在护理之前,患者的评分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均出现了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并且要好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组名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5

78.95±3.25

68.23±1.25

82.53±3.55

71.59±1.45

观察组

35

78.93±3.24

60.28±0.98

82.54±3.51

62.55±1.23

t

-

0.026

29.611

0.012

28.127

P

-

>0.05

<0.05

>0.05

<0.05

2.3社会功能评分情况

如表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评分要更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社会功能评分对比

组名

例数

职业功能

家庭职能

婚姻功能

社会生存

责任感

社会关注度

自我管理与照顾

对照组

35

0.92±0.08

0.79±0.08

0.88±0.10

0.77±0.05

0.92±0.03

0.92±0.06

0.77±0.06

观察组

35

0.42±0.05

0.36±0.04

0.45±0.09

0.29±0.01

0.62±0.06

0.62±0.01

0.52±0.04

t

-

31.355

28.441

18.909

55.691

26.458

29.178

20.510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在临床上主要是以心境低落、异常高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疾病[4]。由于患病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受到严重损害,不仅会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生活,还会为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一定负担。与该疾病造成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已经被提出,近些年对于该疾病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于该疾病的病因并没有一个全面了解,临床上多强调遗传、环境、应激因素交互作用,对于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已经将该疾病列为精神医学中最复杂的疾病之一[5-6]。虽然精神性疾病造成患者死亡的概率非常低,但是由于患者在发病时,非常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发病后负性情绪会造成患者,悲观、绝望等心理特点明显,因此,如何有效地有效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是目前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出发点。

临床上对于该疾病主要是以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为主,在方法上一般会采用较为常规的方式,内容上也不会出现一些针对该类疾病的知识,仅仅是以心理疏导为主要目标,不具备较强针对性,因此获得的效果较差[7]。同时,常规护理中实施的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等,虽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按照精神类疾病治疗反复发作、周期长的特点,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再次回归生活的概率较低。这也充分证明了目前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体现出的严重不足,无法保证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因此,需要明确的是,双相情感障碍需要获得的护理效果,是保证患者能够在护理后恢复到正常生活,提升患者的应对能力,保证患者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生存水平[8-9]。而RAM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重点强调通过对患者先进行评估后,再针对性制定方案,并且将护理措施落实在实际中。其中通过一级、二级评估,可以准确了解患者适应性、不适应性以及刺激因素,为后续护理中规避各类应激因素的出现、强化护理效果提供支持[10]。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护理目标,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可以保证更加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从根本上为护理效果提供支持。接着将制定好的护理措施落实在实际中,采取更加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手段,从健康知识宣讲、患者睡眠护理和家属支持指导三个角度,全方位维护患者生存环境,保障患者的健康状态。最后,通过总结和评价,对整个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准确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更好地强化护理效果。

根据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资料效果方面,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1.43%,观察组为94.29%,总疗效上观察组要明显比对照组更好(P<0.05)。同时,分析护理之前的不良情绪等相关评分,发现两组患者在评分上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虽然都明显改善,但是比较之下,依然是观察组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此外,收集和对比了七项评价患者社会功能的指标评分情况,发现观察组的实际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更好(P<0.05)。

综上,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给予RAM护理干预,能够避常规护理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起到夯实治疗效果的作用,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提升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存质量,非常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亿敏,邓威,张小青,等.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RAM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31):158-159.

[2] 戴雅芬,曹波,习虹旋. RAM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2):1723-1724.

[3] 何县利,吴建书,翟辉端.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427-3429.

[4] 刘翠萍,亓卫国,邢海燕. 家庭核心化延续护理支持在双相情感障碍者中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药,2021,43(19):3038-3040.

[5] 虞丹丹,傅芬芬,王波芬. 深入式引导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记忆力及智商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0):1360-1361.

[6] 李红. 疾病评估模式下的"一病一优"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288-289.

[7] 吴晓芬. 渐进式引导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2021,34(5):1231-1232.

[8] 于颖. 系统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5):198-199.

[9] 苗静. 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16-18.

[10] 吴晓芬. 团体认知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人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29):41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