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与常规步态训练方法的效果应用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应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与常规步态训练方法的效果应用对比

陈红博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与常规步态训练方法的效果应用对比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102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前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步态训练,后组患者均采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2.55%,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传统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良 Ashworth 评分明显较低、Fugl-Meyer 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的对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步态训练方法,改善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步态训练;疗效

康复训练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有效的运动训练能够增加下肢血流的运行,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将入院时间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的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02例参与本次研究,行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治疗,探讨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随机抽取了102例下肢步行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在37-6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1.80±10.20)岁,病程均值为(22.20±5.60);观察组组51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在36-6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2.10±10.50)岁,病程均值为(21.13±5.25)d。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步态训练,包括站立、坐下、下肢重心转移练习、体位变化练习等。

观察组患者均接受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PAM-01-C101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训练(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212190811),步速为1.5-2.0km/h,训练设备由绑带固定在患者的腰部及大腿下部,训练时间均为 30 min/次,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8周。

1.3评价标准[1]

①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若治理后站立、步态和上下楼运动均可完成,视为显著有效;若患者站立、步态有所好转视为有效;若患者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②采用改良 Ashworth 评分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痉挛越重;③采用下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的下肢分离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综合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22.0,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卡方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计数验证,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用t来表示。当P>0.05时说明研究的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不明显;而当P<0.05时说明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2.16%,对照组为72.55%,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1

29(56.87)

18(35.29)

4(7.84)

47(92.16)

对照组

51

19(37.26)

18(35.29)

14(27.45)

37(72.55)

X2

--

--

--

--

4.116

P值

--

--

--

--

0.002

2.2分析比较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良 Ashworth 评分明显较低、Fugl-Meyer 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

组别

n

改良 Ashworth 评分

Fugl-Meyer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5

2.32±0.68

1.03±0.60

11.95±4.08

22.46±3.64

对照组

45

2.29±0.74

1.86±0.61

11.84±4.20

18.49±3.26

t值

--

0.003

6.201

0.002

6.023

P值

--

0.071

0.011

0.062

0.001

3讨论

传统的康复训练对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有限,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能够实现定量、有效地训练,在设备引导下的进行步行运动,对于平衡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2.55%,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良 Ashworth 评分明显较低、Fugl-Meyer 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下肢步行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效果优于常规步态训练,促进了下肢分离运动功能的恢复[2]

综上所述,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与常规步态训练方法的效果相比,前者的疗效更佳确切,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大大提升,提高了步行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洋,杨洁莹,颜逗逗,秦文秋,仲磊.早期应用下肢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04):23-25.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20.04.009.

[2]卢明毅,吴冰洁,许建文,桂裕昌,张莉.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0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