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贴在剖宫产术后腹胀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中药敷贴在剖宫产术后腹胀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陈婷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后腹胀治疗中以中药敷贴施护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1.01-2022.01期间,在我院行剖宫术后腹胀产妇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在术后分别辅以常规护理与中药敷贴,统计组间施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施护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术后应用中药贴敷,可有效缓解产妇腹胀症状的同时,还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适宜推广与研究。

【关键词】剖宫产;中药敷贴;术后腹胀;施护效果

近年来,基于医疗科技不断进步背景下,剖宫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已代替阴道分娩成为难产、产科合并症及胎位不正产妇常用分娩方式,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挽救新生儿及产妇生命[1]。但受到麻醉药物与手术的影响,术后早期易导致产妇胃肠道蠕动功能变得缓慢,导致其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仅会加重产妇切口疼痛感,甚至还会对产妇正常进食与泌乳造成不良影响[2]。为有效缓解产妇术后腹胀症状,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将中药敷贴应用于产妇术后的施护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入选对象为90例行剖宫产术后存在腹胀症状的产妇,组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回顾性分析组内对象资料,对照组:年龄在25岁至38岁,均龄值在31.24±4.50岁,孕周平均为38.57±1.20周;观察组:年龄为25岁~37岁,均龄值在31.05±4.23岁,平均孕周在38.65±1.17周。综合分析2组资料数据(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教导产妇术后适当进行活动锻炼,待护士评估产妇无跌倒风险后,即可协助其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蠕动;若腹胀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可遵医嘱应用开塞露注肛、禁食及肌注新斯的明等方式来缓解。观察组则提供中药敷贴,在应用前需将中药成分、疗效、用法及作用等告知产妇及家属,并将治疗中可能发生不良现象向其进行讲解,如局部皮肤瘙痒等,以此来得到产妇及家属配合。在术后0.5h时,对产妇皮肤进行清洗,将5g化橘红、7g红香藤、7g榈木、12g青丝龙、14g马兰、21g饭团根、22g二色补血草及45g奶浆果混合研磨成粗末后,加入白酒将其调成糊状,贴敷于产妇神阙穴,每隔12d进行1次换药。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用药部位有无不良现象发生,及时予以有效处理。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1)统计施护效果,分为无效(治疗48h后产妇仍未排气,且疼痛症状无减轻、无肠鸣音)、有效(48h内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且腹胀症状消失)及显效(24内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且腹胀等症状消失),施护总疗效为有效率及显效率之和;(2)统计恢复情况,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

1.4数据处理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与t值表示,以卡方2与(x±s)进行检验,若检验显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施护效果表1可知,通过对施护后2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1对比施护后组间总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5

10

20

15

35(77.78)

观察组

45

2

23

20

43(95.56)

2

-

-

-

-

6.154

P

-

-

-

-

0.013

2.2 恢复情况表2可知,通过对施护后2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 对比施护后组间恢复情况x±sh

组别

例数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对照组

45

25.14±1.80

35.62±2.70

观察组

45

14.97±2.65

24.31±4.08

t值

-

21.296

15.507

P

-

0.000

0.000

3讨论

术中医认为导致产妇术后出现腹胀症状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衡有关,促使气血亏虚,影响到肠胃功能,再加上术中对产妇筋骨形成损伤,促使血向脉移除,促使淤血不能清除,最终造成腹胀、腹痛等症状发生[3]。中药敷贴技术是根据治疗需求将药物调至成膏状贴于相应穴位,借助经络与腧穴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治疗目的[4]。本研究中,经对比常规护理与中药敷贴在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中的施护效果差异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施护总有效率较高,且术后首次排便及排气时间较短,P<0.05,证实以中药敷贴法可促进产妇产后尽快排气及排便。本研究中敷贴药物以奶浆果、二色补血草、红香藤、化橘红等药物为主,其中奶浆果可下乳、补血;二色补血草可止血、散瘀;红香藤可行气之痛;化橘红可化痰、理气健胃,诸药共用可起到理气祛瘀、益气养血之功效,进而促进产妇术后尽快恢复肠功能。

综上所述,将中药敷贴法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护理中,可得到确切施护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燕碧,许群聪,张晓丽.中药敷贴在剖宫产术后腹胀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06):57-60.

[2]叶艳贞,关伟丽,潘慧人等.中药敷穴技术对剖宫产术后腹胀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136-138.

[3]蒋萍.自制中药敷包与隔姜灸、口香糖咀嚼在妇产科手术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5):98-100.

[4]孙广霞.中药敷贴防治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