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联合责任组模式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医护联合责任组模式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郑坤,金博,鄢立萍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133000

【摘要】目的评价医护联合责任组模式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1~20223月某大学附属医院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责任组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对观察者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医护联合责任组模式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管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医护联合责任组模式;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严重危害健康的心脏疾病。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术方式,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射频消融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且简便有效的特点,逐渐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的首选方法。虽然其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术后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复发、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栓形成、食管瘘、穿刺部位血肿等,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完善手术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围手术期的管理,为此,我院成立了医护责任组的管理模式。旨在更好的配合手术的进行,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1~20223月某大学附属医院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患者60名,其中男38名,女22名,年龄30~79岁,平均(55.49±3.18岁,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纳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房颤诊断标准[1]具有射频消融术指征;有正常沟通能力;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先心病、心脏瓣膜病等;认知、沟通能力障碍;恶性肿瘤。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责任组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具体方法从术前指导、术后护理、提高患者的用药、饮食活动或生活方式的依从性等方面建立并维持正确的干预方法。医护责任组成员相对固定,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后治疗的整个过程,医护之间相互交流、协作、补充,必须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观察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予以恰当的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包括讲解、强化指导并考评,对患者的依从性给予肯定和鼓励及纠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运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该量表8个维度,每个维度最高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n=30, 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身体疼痛

总体健康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66.53±3.83

77.47±4.11

61.09±3.57

78.36±5.18

64.57±3.88

75.49±5.43

66.55±4.19

78.52±6.83

对照组

30

66.42±4.05

70.68±3.79

61.18±4.08

72.41±5.39

64.49±4.04

70.18±5.98

66.47±4.47

72.39±6.06

t

0.301

12.516

0.343

10.887

0.512

13.916

0.376

12.11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组别

n

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功能

心理健康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63.78±4.12

73.82±5.37

70.48±6.19

80.09±5.18

70.87±4.43

79.98±6.13

65.56±4.08

73.18±4.96

对照组

30

64.15±3.99

70.45±4.79

70.51±4.08

73.87±4.39

70.76±3.98

74.48±6.78

65.37±3.96

69.47±4.84

t

0.098

11.386

0.098

9.792

0.154

11.086

0.187

9.68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针对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围手术期管理,护理方面采取了不同的干预方法,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临床护理路径,精细化管理等,均是从单一的护理角度进行,患者受益有限医生护士共同合作干预的方法报道较少。我院采用医护联合责任组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通过医护联合责任组的成立,加强了医护的密切配合,改进了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最大限度的为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做好保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让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黎国基,邓顺华,卢向莉,等.协同激励模式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 (14): 1922-1924.

[2] 徐志琴.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J].健康必读,2021,4 (13):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