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琛

徐州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PCI术后患者实施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于我院行PCI术治疗的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代谢当量为基础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LVEDD、LVESD、VO2 peak明显降低,LVEF、VE/VCO2 slope、MLHFQ量表4个维度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行PCI术的AMI患者而言,在术后实施以代谢当量为基础的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代谢当量;运动康复护理;心肺功能;生存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常接受急诊PCI术治疗,在短时间内快速疏通患者的阻塞或梗死血管,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其仍然存在心肌损伤症状,术后生存质量不高[1]。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学者指出运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中的特殊优势,通过康复运动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患者的心力储备量及运动耐力,促进患者身体康复[2]。代谢当量是是对各种活动方式的活动量及强调进行客观定量的指标,根据代谢当量制定精确、可行的康复运动计划并实施,能够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满足的患者的运动需求[3]。因此,本研究以行PCI术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代谢当量为基础,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于我院行PCI术治疗的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4.63±4.72)岁,发病至收治时间0.5~2h,平均(1.18±0.45)h。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4.82±4.65)岁,发病至收治时间0.5~2h,平均(1.15±0.43)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及心电图确诊,符合AMI的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发病时间<6h;③具有手术指征,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④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意识清晰,无认知障碍;⑤知晓本研究目的、意义,均签署同意书;⑥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者;②伴脑血管疾病者;③行CAC,未行PCI者;④伴血栓栓塞疾病者;⑤伴肝肾功能异常者;⑥伴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⑦伴精神疾病或认知、视听、沟通障碍者;⑧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监护患者的生命指标,观察其神志、意识及肢体活动情况,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观察患者的呕吐物颜色,患者因担忧病情而出现恐惧情绪,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加重患者的病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及时告知患者的手术结果及下一步治疗计划,减轻患者担忧疾病的情绪,护士遵医嘱给药,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术后感染,术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观察患者的心肌恢复情况,术后鼓励患者多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限制钠摄入,做好患者术后保暖工作,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运动锻炼,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诊。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代谢当量为基础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①组建团队:成立运动康复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带队,组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及4名责任护士,在开展护理前,对组员开展规范化、同质化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PCI术运动康复内容、代谢当量概念、评估方法、如何开展运动计划等,在培训结束后,对组员展开考核,对于考核成绩合格者才可入组参与研究。②制定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按照计算公式1代谢当量=耗氧量3.5mL·min-1·kg-1,对于心功能IV级患者,进行1代谢当量的被动活动,活动时间为5min,2次/d,对于心功能III级患者,进1~2.5代谢当量的日常活动,活动时间为10min,2次/d,对于性功能II级患者,进行3~5.5代谢当量的主动运动,运动时间为15min,2次/d。③康复运动护理:在开展护理前,根据运动计划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讲解康复运动的目的、意义、过程、实施内容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运动的重视程度,帮助患者对康复运动建立正确认知,在患者开展运动时,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并做好记录,对于存在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症状的患者,需要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对症处理,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的运动耐受度,调整期运动康复计划,逐渐增加患者的运动强度及运动量,从而适应患者术后的机体康复需求。

1.3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指标: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采用德国Cortex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2 peak)、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②心功能指标: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采用美国GE Vivid7型彩色超声仪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探头频率为2.5~3.5MHz,测量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③生存质量: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涵盖疾病症状、情绪心理、体力限制、社会关系4个维度,共由20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采用1~4分计分法,评分越高则说明生存质量越差[4]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L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VE/VCO2 slope明显降低,VO2 peak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时间

VO2 peak(mL·min-1·kg-1

VE/VCO2 slope

研究组

n=39)

对照组

n=39)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5.47±1.14

20.59±2.47αβ

15.12±1.06

17.24±1.72α

33.16±3.49

25.81±2.51αβ

23.34±3.57

28.25±2.85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LVEDD、LVESD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时间

LVEDD(mm)

LVESD(mm)

LVEF(%)

研究组

n=39)

对照组

n=39)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64.24±4.54

52.37±3.03αβ

64.91±4.27

56.25±3.75α

51.42±4.47

40.27±3.12αβ

51.80±4.54

45.84±3.67α

32.63±3.24

46.18±4.75αβ

32.81±3.32

37.58±4.08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MLHFQ量表4个维度得分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分)

组别

时间

疾病症状

情绪心理

体力限制

社会关系

研究组

n=39)

对照组

n=39)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2.12±1.72

7.27±0.62αβ

12.25±1.55

9.54±1.17α

13.54±1.69

8.47±0.74αβ

8.63±1.51

10.62±1.03α

13.29±1.74

6.54±0.87αβ

12.04±1.63

8.47±0.97α

11.95±1.87

5.28±0.42αβ

11.90±1.69

7.63±0.74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急诊PCI术是治疗AMI的有效术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患者其心肌缺血症状,避免发生心脏骤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成功患者的患者的生命,但该术式无法完成阻滞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患者术后仍然存在心衰、心绞痛等症状,术后10年病死风险仍然超过30%,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5,6]。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运动锻炼逐渐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中,多个学者报道其具有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7]。代谢当量是根据患者的静息状态代谢水平为基础,计算患者进行其他活动的相对水平,客观定量评价其活动方式的活动量及强度[8]。宋艳艳[9]的研究表明,根据患者的代谢当量,为患者制定相适应的、个体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并实施,能够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曾婷等[10]研究显示,以代谢当量为基础,对老年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提升。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LVEDD、LVESD、VE/VCO2 slope、MLHFQ量表4个维度得分明显降低,LVEF、VO2 peak明显升高;说明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依据代谢当量公式,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确定合适的运动时间及次数,能够避免运动强度过高造成较高的心脏负荷,或运动强度过低导致的运动效果不理想,影响患者的术后心脏功能康复,能够适宜的康复运动,能够提高机体运动耐受程度,改善其运动耐力,提升患者的最大耗氧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延缓患者的心肌重构,改善患者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促进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严重患者冠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11,12]

综上所述,对行PCI术的AMI患者而言,在术后实施以代谢当量为基础的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沙琬婧,杨涛,周华,等. 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的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0):1838-1840.

[2] 王琰,李永星,郭华,等.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7):24-30.

[3] 叶晓梅,李丽凤,尤晶晶. 代谢当量模式下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疗,2021,40(36):25-29.

[4] 李鑫,曾伟,丁冉冉,等.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22,43(5):365-370.

[5] 黄燕红,瞿春华,倪燕婷. 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运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5):962-965.

[6] 李颖,杨琳. 基于代谢当量的心功能分级精准匹配运动康复护理对心衰患者心功能以及肺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2):1679-1680.

[7] 黄小凌,翁朝凤,张秋镁. 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结合纽曼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3):76-78,81.

[8] 陈丽萍,钟国荣,吴少琼,等. 以代谢当量为考量依据的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及生活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95-3998.

[9] 宋艳艳. 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0):151-154.

[10] 曾婷,刘文伟,曾海涓,等. 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2018,40(17):2026-2028.

[11] 颜仙芬,王红菊. 基于代谢当量的心功能分级精准匹配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2):188-189,192.

[12] 谢霜,周苔花,过云峰. 使用代谢当量概念行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0):91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