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糖尿病的健康指导建议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基层糖尿病的健康指导建议探讨

韩珍华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在逐渐提升,但出现糖尿病疾病的情况却越来越多,严重印象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糖尿病还没有根除办法,主要是采取干预手段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使病死率得以降低。在对基层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工作,能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用药、运动、饮食、并发症等不同角度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关键词基层;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作为当前世界性流行性非传染性疾病,根据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病人数量约1.3亿。一部分患者血糖偏高,但并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称为“糖尿病前期”,这部分人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我国“前期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15.5%,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发展成糖尿病。引起糖尿病的病因与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有一定的关系,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调理治疗。而且当前糖尿病正在趋于年轻化,不仅仅对患者本身的生命健康有巨大影响,对国家对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做好糖尿病的健康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一、糖尿病相关概述

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长期会影响患者的各种身体组织功能,尤其是对血管、心脏、功能障碍等。出现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两大类。首先,遗传因素中,1型或2型糖尿病的遗传异质性非常明显,有家族发病倾向,而且目前患者有二分之一有糖尿病家族史。比如,在2型糖尿病的基因突变中,已经明确的有线粒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胰岛素基因等。其次,环境因素中引发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因素是肥胖。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免疫系统异常,会受到病毒破坏胰岛素β细胞,如腮腺病毒、风疹病毒等。糖尿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以及肥胖。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包含的重点内容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时,主要以健康宣教为主,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纪斌知识,掌握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形成良好的自我预防意识。在对患者行健康指导时,也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家人可以在运动锻炼、饮食控制上帮助患者。尤其是对胰岛素的使用,要了解注射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

(一)运动指导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运动疗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运动时间合理安排。比如,患者的身体处于虚弱状态时,就需要减少运动量和项目,避免患者出现不良现象。基于这一情况,基层医护人员在为患者的运动方案进行制定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表现和各项指标情况,确保运动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对运动项目及时进行调整,比较常见的项目有广播体操、慢跑等。

(二)用药指导

对糖尿病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医护人员要详细进行讲解,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对降糖药物的作用以及其他药物的正常反应有充分的了解。在开展用药指导时,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胰岛素注射的剂量以及时间段进行明确,如果注射后出现患者出现强烈感、面色苍白等情况,就需要对患者是否患有低血糖采用医学标准进行判定。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低血糖,需要对患者的运动锻炼进行指导,不要有剧烈运动,避免病症加重。在服用药物的时候,需要对胰岛素后期反应、低血糖的处理措施等相关事项有充分的了解,让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饮食指导

作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指导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基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指导时,要对每日的饮食量科学制定,杜绝出现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而且要让患者详细了解哪些是错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饮食量和时间合理安排。      

(四)自我护理指导

对于在基层社区进行休养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他们的自我护理意识。因为在住院的时候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但患者出院后,缺乏护理意识欠缺,非常容易引发并发症,还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因此,基层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树立起来,并预防并发症讲解、健康宣教等多样化活动,让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三、基层糖尿病健康指导改进建议

(一)运动健康指导

首先,对护理要素指导合理进行设计。基层地区在开展糖尿病患者运动健康指导时,要集合医学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常见的有氧运动方式有骑自行车、太极拳、慢跑、步行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和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在锻炼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天1-2次,每次控制在30min。

    其次,运动注意事项的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运动量,比如有严重微血管病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尽量不要参加运动。而且尿酮阳性者或血糖在13.3mmo1/L以上不要参与剧烈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无力、头晕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活动前后检查足部,防止机体受到损伤。

(二)饮食健康教育指导

首先,合理分配计算患者的热量需求。对患者的热量需求进行计算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劳动强度、体质量、身高、年龄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对三大供热营养素合理分配,其中,蛋白质总热量为15%以下,脂肪在30%,糖类在50%-60%之间,患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对三餐比例进行分配。

其次,选择食物。在选择食物的时候,由基层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指导,明确不宜喝酒、不宜吃糖、喝饮料、荤油等食物,避免出现血脂升高等问题。尽量多食用一些膳食纤维、多种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丰富的五谷杂粮食物。要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比如黄豆,可以降低甘油三酯,降低血清胆固醇,而且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比较理想的食物有柚子、南瓜、香菇、苦瓜等,对预防并发症和降血糖效果显著。

(三)药物健康教育指导

首先,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作为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方式,皮下注射胰岛素最为常见,需要基层医护人员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时间,严格按照医嘱合理用药。对未启封的胰岛素要在2-8℃环境下冷藏,不能冷冻。

其次,双胍类药物使用。目前在开展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有二甲双胍,主要是针对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控制效果不佳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服用药物时间要进行指导,为了避免对患者的胃肠道产生刺激,需要餐后服用。对初次服用二甲双胍者,每天3次,每次0.25g,之后根据药物耐受情况进行科学调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很多基层地区的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非常少,也没有经过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培训讲解,健康指导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健康指导教育普及不到位导致,需要结合不同人群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让糖尿病患者对预防到预后的整个过程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是部分地区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如健康指导宣传不到位、指导方式不专业等等;再加上部分基层地区经济不发达,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开展糖尿病健康指导。因此,各地区政府部门、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宣传力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多样化的指导方案,使基层人民的糖尿病防控知识得到普及,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菊,李双双,朱枣兰.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方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广东医学. 2019(20).

[2]张博闻,周秋红,童芬芳,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现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44).

[3] 叶林繁,欧春明,陈俊君.社区糖尿病知识培训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防治知识的影响[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7(02).

[4]王小娟,杨萍,李佩晓.以营养饮食及心理教育为重点的多层面健康宣教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