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赵秉科

四川省犍为县赵秉科诊所   四川乐山 614400

摘   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对于机体的危害性很大,所以临床上很关注对其的治疗。本次研究主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此病的病名认识,了解此病的本质以及病因病机,说明其主要与肺、脾、肾部位的病变有关系,进行治疗时应当以痰湿和淤血的解决为主。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

1引言

糖尿病肾病(DN)在临床上也比较多见,因为经常并发于糖尿病之后,所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DN的发病率也在持续升高。DN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是导致出现肾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的会造成死亡。所以对于DN的治疗一直是医疗单位关注的重点。临床上治疗DN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主,同时也提供生活方式指导、代谢治疗等一般疗法。而相对来说,这些疗法虽然有效,但不良后果也比较突出,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反应,比如血液透析可能导致恶心、烦躁不安等,甚至导致抽搐。因此,有人提出应用中医方式进行此病的治疗,而这需要了解中医理论中对于此病的介绍。对此,本次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DN的病因病机。

2中医病名和病性

DN属于现代医学给予的病名,古代对其没有明确记载,但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存在对消渴、脾痹、消肾的记录。比如《灵枢·五变》中,对消渴就有明确的划分,分为上、中、下三消,而DN属于下消,也被称为肾消、消肾、尿浊;如果发展到后期,患者出现水肿、贫血等问题,此时就被归属到水肿、虚劳等范畴。因为中医师认为DN的发病根源在于肾,是由于肾脏在血糖代谢异常的刺激下出现病变,而导致此病发生,所以也将之称为消渴病肾病。

此病一般并发与消渴病,所以病因与其一致,多数是由于先天体质较弱、饮食不规律、情志失调、过度疲劳等导致。病位主要在肾,但会波及到五脏六腑。此病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气虚、阴虚、脾虚、肾虚等;标实则为血瘀、痰浊、湿热等。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虚实结合的情况。所以从中医总结此病的病机演变特点,表现为:长时间存在消渴状态,因为个体本身就表现出气虚、阴虚、阳虚等问题,因此也被刺激出现血瘀、痰浊等情况,继而导致肾脏器官出现病变,功能受损,所以虚实夹杂。同时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个体会表现出肾元虚损、气血不足、浊毒内留的情况,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3中医不同证型

3.1早期

一是肝肾阴虚。消渴内热的时间较长,使得体内津液被大量消耗。临床可以选择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或者滋水清肝饮,或者直接服用六味地黄丸,或者滋阴益水等,对于该证型均有良好作用。以六味地黄丸为例,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处方成分是茯苓、熟地黄、泽泻等;一般用于治疗肾阴亏损、骨蒸潮热、消渴等方面的病症。

二是脾肾气虚。从中医理论分析,因为肾脏和脾的重要作用,所以出现消渴情况与脾肾存在很大关系。而有研究人员认为,DN早期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脾脏不能摄取精气,肾气不固,精微下泻。对于该证型的治疗,需要进行益气补肾法,比如可以选择益气补肾方,处方成分是黄芪,太子参,干蟾,僵蚕,等。

3.2中期

一是气阴两虚。该证型是在早期患者表现出气虚或者阴虚的情况后,因为长期受到损耗,然后损及阳气,又反过来损害阴气,导致出现气阴两虚、脾肾亏虚的问题,所以一般出现在DN中后期。因为长期患病,可能出现因虚致实的问题,所以会出现病理性的瘀、湿、痰等,但临床上常见的是气阴两虚夹瘀夹湿之证。对于该证型的治疗,可以选择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祛湿化浊等方法。有研究人员选择参芪地黄汤或者消渴方或者益气养阴活血法进行治疗,均有良好效果。比如参芪地黄汤,处方成分是人参,黄芪,茯苓等,可以益气养阴、滋阴健脾,对于此病有良好效果。

二是气虚湿瘀。该证型可能出现在DN的各个时期,一般是因为饮食不当或者机体本身湿气重等导致。从理论上分析,DN患者多数存在本虚标实的特点,而且随着症状更加严重,标实方面的症状更加多样,在整个病程中都表现出血瘀、湿邪情况。但该证型更常见于DN的中后期。对于该证型的治疗,可以选择祛风温阳清热等方法,或者活血通络等,都有良好效果。

3.3晚期

气血阴阳俱虚,同时伴随湿毒的存在。患者长期存在气虚、阴虚、肾虚等情况下,会带来阴阳俱虚的问题,也就发展成后期。在这个时期,患者气血俱虚、阴阳俱衰,经常伴发痰浊瘀阻。这个阶段属于肾功能衰竭期,患者表现在神情疲惫、四肢冰冷、腰酸、尿液比较浑浊,或出现四肢浮肿问题,尿量少,存在胸闷、纳差等情况。在这个阶段,中医上建议进行阴阳双补,同时进行化痰去浊、活血化瘀,特别要关注补气。

中医药治疗DN的不足与展望

从中医药角度分析,很多方法对于DN的治疗都有良好作用,相对于单纯使用西药来讲有更多的优势。很多研究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DN,效果更佳,安全性更强。但这里存在一个突出问题,主要是目前没有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统一标准。因为中医理论本身很复杂,不同学者对于DN的病因病机认知不同,所以无法产生统一的结论,这影响到治疗标准的统一。中医认为DN属于本虚标实症,但具体的分期和分类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进行治疗也没有给出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评估标准。另外就是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样本的体量较小,不够充足,而且各自使用的标准也不统一,所以表现出代表性不强的问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扩大覆盖群体,最好建立起统一的标准。

临床上曾使用益气化瘀清热利湿法治疗此病,分别选择DN患者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提供益气化瘀清热利湿法,发现: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各血清和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疗效也高于对照组,对比均P<0.05。

5结语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多采取预防为主的手段,关注早期的规范化管理。所以临床上关注对于中医治疗此病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本次主要总结了DN中医病因病机的发展,为中医治疗此病提供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闫淼陈锐.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概述[J].吉林中医药,2021,41(06):837-840.

[2]李晓萍.浅谈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2):214+218.

[3]鲁玉梅,袁玲,刘文静,南一.消渴肾病源流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12):14-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