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龚伟达

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 ,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实施中,将109例已经被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纳入至研究中,对其进行血液样本检测、IgM检测,并以此分析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影响下,会伴有高热或超高热情况,一般会持续7d,同时还伴有咳嗽、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而且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发病季节、居住环境、抗生素使用时间、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有关。结论:通过积极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能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知,同时有助于提高后续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前言:小儿年龄小,易受到病菌感染而引起疾病,支原体感染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能够引起小儿肺炎。据有关肺炎支原体的实验研究来看,其本体结构特殊,一旦小儿被感染,支原体将会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黏附,进而会在其不断发展下给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疾病[1]。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采取抗菌治疗,不过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中存在不合理情况,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重点分析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旨在帮助提高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109例患儿与实验,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其中包括69例男性和40例女性,年龄2~7岁,平均(5.1±1.2)岁。经过对所有患儿基本资料的分析来看,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在X线检测时发现存在肺部纹理紊乱迹象;所有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审查通过。

1.2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同时需综合分析患儿基本资料,整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处理

将SPSS21.0软件作为本次研究中统计学处理支持工具,对所有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中所包含的数据资料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中使用“±”、“%”表示,并且还需对计数或计量资料进行数据检验,可将“t”或“X2”作为检验工具并确认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数据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临床特点分析

经过对109例患儿的具体情况分析来看,其中71例存在高热,其余38例存在超高热;对其高热时间分析来看,61例持续高热时间不足7d,48例持续高热时间超过7d;对肺部进行听诊分析后确认存在43例肺部细湿啰音、31例痰鸣音、22例喘鸣音,14例为其他;对所有患儿的C反应蛋白进行了检测,56例出现异常升高,53例正常,白细胞检测中发现49例升高,31例下降,29例正常;还有81例患儿伴有明显阵发性咳嗽;最后,在X线检查后确认有69例存在明显肺部小斑点模糊影情况。

2.2危险因素分析

经过对10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来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发病季节、居住环境等六个方面,详细见表1。

表 1 危险因素分析(%)

因素

例数

占比

X2

P

性别

69

63.3%

6.374

<0.05

40

36.7%

发病季节

秋冬

78

71.55%

42.044

<0.05

春夏

31

28.44%

居住环境

城镇

38

34.87%

26.036

<0.05

乡村

71

65.13%

抗生素使用时间

≥7d

68

62.39%

35.255

<0.05

<7d

41

37.61%

低补体状态

76

69.73%

57.414

<0.05

33

30.27%

流行接触史

75

68.81%

29.369

<0.05

34

31.19%

3.讨论

儿童机体免疫力不足,容易被肺炎支原体感染,而且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下,短时间内的临床症状特异性不明显,家长很容易忽视,因此会逐步发展为肺炎。对于小儿来说,小儿肺炎对其身体的损害非常大,必须要重视加强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109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探析了该病症的临床特点,从结果可见,多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伴有高热症状,体温超过38℃,而且高热状态将可能持续一周;而且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长期作用下,患儿机体状态会有明显失衡,因此在具体临床医学检验时可发现CRP升高、WBC升高、X线胸片异常等情况[2]

在本次回顾性分析中,还总结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如表1可见,性别、发病季节、居住环境等均可能会引起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本次研究统计结果中显示男性小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且该病症有季节性特点,以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在秋冬季节中,天气突然转凉,很多家长可能存在为小儿加衣不及时的情况,进而感染肺炎支原体;不仅如此,经有关肺炎支原体的活性研究表明,秋冬季节气温较低,肺炎支原体的存活时间长,而在春夏季节因温度较高则会减少其存活时间,因此在秋冬季节小儿更容易出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表1中显示,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分别为34.87%、65.13%,农村地区的占比明显高于城镇地区,(P<0.05)。据实际调查分析来看,许多农村地区的卫生环境较差,医疗卫生水平也相对较低,许多患儿在出现持续性咳嗽时往往可能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因此未能够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在有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最为常用,不过部分情况下容易出现疗效不佳及耐药性情况。据有关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与人体部分组中的抗原相同,因此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药效不理想,长时间应用下形成了较强耐药性,不仅如此,在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增强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更大,如表1所示可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者占比62.39%,明显高于<7d占比37.6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因多种因素而导致,其中流行接触史便是可能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原因之一。前文中提到,小儿身体免疫力低下,感染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致病菌,小儿便很容易从空气中吸入含有肺炎支原体的空气,进而导致感染。

虽然通过抗菌药物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有一定的耐药性,但在实际治疗中依然需要依靠抗菌药,对此应加强对患儿机体肺炎支原体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应采集患儿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对其进行专业诊断,即抗体IgM检测,随后通过快速肺炎支原体培养基进行培养,随后通过抗生素进行分别测试,以此为依据确认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3]。据当前有关肺炎支原体的抗菌药物治疗情况来看,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其中药物的作用靶点出现基因突变是导致其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小儿肺炎情况比较常见,前期症状特异性不明显,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轻型疾病,但在持续发展中会伴有高热或超高热、高热持续时间7d左右,并且会伴有阵发性咳嗽、肺部湿啰音、白细胞升高等临床特点,经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来看,性别、发病季节、居住环境、抗生素使用时间、低补体状态、流行接触史是主要危险因素。基于此,应重点防范以上危险因素,并且对于已经被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应进行耐药性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予以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子龙.儿童患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致慢性咳嗽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吉首大学,2021.

[2]刘贺.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检测价值[J].医学信息,2021,34(10):107-109.

[3]高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分析[D].蚌埠医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