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分析

古丽加尼提·买提尼亚孜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接收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2组,比较每组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2.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6.0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4.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CU护理干预手段应用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干预的效果。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护理效果;研究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通常是由外部因素导致,患者一旦发病便会出现偏瘫、失语等不良症状[1]。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对象,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5岁。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

在患者术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关注,包括:心电图变化、BP、P、R、T等,判断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压升高等问题[2];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瞳孔以及意识严格观察,为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保障机体的营养,应根据实际情况来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3]。

为保障患者呼吸通道的通畅程度,护理人员应加大呼吸道管理,对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情况进行观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若患者温度在30摄氏度之上,应采取亚低温处理,帮助患者早日恢复[4-5]。当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还应强化功能锻炼,进一步加快预后的速度,通过肢体训练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提升。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1.4疗效评测

借助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能力,分数总共是100分,总分愈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愈优。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比较

两组临床干预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比较[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50

30(60.00)

15(30.00)

5(10.00)

45(90.00)

对照组

50

14(28.00)

17(34.00)

19(38.00)

31(62.0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4.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50

25(50.00)

22(44.00)

3(6.00)

47(94.00)

对照组

50

12(24.00)

18(36.00)

20(40.00)

30(60.0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照组中褥疮患者1例、偏瘫患者2例、血栓患者2例,并发症发生率10.00%;观察组中褥疮患者1例、偏瘫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4.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

                表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组别

时间

           SAS

SDS

对照组n=50

护理前

32.4±6.4

31.8±5.4

护理后

30.3±6.9

30.2±5.8

观察组n=50

护理前

32.7±6.3

31.6±5.5

护理后

24.8±2.2

22.5±2.8

2.5比照两组护理前后FMA总分

4比照两组护理前后FMA总分(x±s,分)

组别

时间

FMA总分

对照组

护理前

23.58±7.36

护理后

42.44±7.63

观察组

护理前

25.69±9.85

护理后

63.16±10.24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全面地发展,各种新型护理理念在临床医学中得到有效运用,为提高患者干预效果,满足其实际需求,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来制定个性化与规范化的护理手段,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6]。

两组临床干预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可见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提升应用的效果。

综上,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当中,采取ICU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应用效果,改善患者的SAS、SDS评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何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22,54(02):81-85.

[2]周洁.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20,6(34):134-135.

[3]李萍,朱志华.不同时期行经皮气管切开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15):52-54.

[4]聂琴琪,张冰冰,王婉洁,黄琛.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4):156-157.

[5]聂文丽,姬长卫,高淑红,屈峰.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1):241.

[6]李玉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和降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