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1刘明明   ,2吴迪

1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2哈尔滨市第六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的科室,其中包括众多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种类,而且拥有着复杂的发病原因,起病较急,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在整个医疗活动中时刻伴随着护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应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找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的提升,使临床护理水平得以提高,这也是目前临床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应防范措施两方面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给有关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近年来,人们的法律和维权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种类繁多,而且病情较为危重,死亡率相对较高,该科室也是医疗纠纷事件的高发科室,其存在的护理风险较高,极易由于护理不到位导致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1]。基于此,在对该科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了解之后,应对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总结,旨在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现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1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方面

1.1.1欠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心血管内科有着繁杂的护理工作内容,而且工作量较大,多数护理人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其精神高度紧张,极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有些护理人的缺少足够的责任心,日常的护理操作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甚至未充分地做好交接班准备工作,巡视查房不及时,致使患者的病情变化未能够及时的被发现。因上述多种原因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进而引发护理纠纷事件的出现。除此之外,有些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有效的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未耐心的做好解释和答疑工作,告知义务未认真执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进而导致护理纠纷事件的出现。

1.1.2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体制有很大变革,尤其是在医院护理人员聘任方面实行聘任制度,有些护理人员因业务水平偏低、缺少临床护理经验,再加上该科室患者疾病发展较快,使其无法独立完成某项护理操作,甚至对常见的医疗器械无法熟练应用,使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患者未能够及时被发现,进而引发护患纠纷事件的出现。另外,临床常规的护理理念更多的是看重护理技术操作,并未重视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致使患者的心理和健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1.1.3护理记录书写缺少规范性

患者病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护理记录,其也属于司法鉴定中一个主要的法律依据。虽然大多数的护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的作用,然而仍有些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未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和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时地记录下来,导致护理记录出现漏记的情况,无法有效保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第二,缺少有效的护理工作监督。护理人员在查房巡查时刚好患者离开病房,致使护理人员未及时的获得相应的监测记录,之后在填写护理记录时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致使护理记录缺少真实性。第三,护理记录自相矛盾。表现在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时间和医嘱开出时间有所偏差,其也是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第四,护理人员虽然认真填写护理记录,但是字迹不清楚,无法进行正确的辨认,极易导致护理意外或者误诊等情况的出现[2]

1.2患者方面

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共同参与。基于此,患者需要支持和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因心血管内科有着多种疾病种类,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再加上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其依从性较差,在未经过允许就擅自离开医院或者病房,致使很多不确定的外界因素导致患者疾病的再次发作,增加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同时也增加护理风险。除此之外,因患者及其家属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而且对治疗效果有着过高的要求,一旦患者的病情发生恶化,就会将责任推卸给医院或者医护人员,致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和抢救时机,最终导致纠纷事件的发生。

1.3医院方面

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和床位都比较多,存在较大的噪声,尤其是在夜间执行操作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一定影响。因环境因素导致患者会出现抱怨的心理。另外,如果医院病房地面比较湿滑,极易由于患者摔倒导致纠纷事件的出现。除此之外,患者由于不满意和不理解医院的饮食以及护理规章制度,在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日常检查的过程中,如果等待时间较长,就有可能引发纠纷事件的出现[3]

2防范措施

2.1明确分工,完善管理体系

对现有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优化,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升,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规定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规章制度,并保证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均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并划分护理责任,对其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可以采取三级管理制度,使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更加优质。

2.2提高法律意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科室定期安排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加大其安全教育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住院患者医疗文件记录中护理记录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也是医疗争议中一个重要的证据。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书写护理记录激励给予严肃地对待,保证全面、准确、及时、真实的填写护理记录,尽量做到字迹不潦草、不涂改。护士长应做好检查和监督护理记录的工作,并将护理记录妥善保存起来[4]

2.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护理质量

加大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其护理质量的提升,这也是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因此,应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仪器,并独立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另外,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培训活动中,尤其是工作年限较少的护理人员,通过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使护理服务更加标准,最大程度地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5]

2.4改善护理态度,护患之间有效沟通

护理人员应保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微笑的表情,注意用语,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使护理服务态度得到显著改善,使患者和护理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另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通过护理行为去感化患者,赢取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2.5优化病房环境,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科室应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噪音,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病房内应做好安全提示工作,尤其是对存在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发生跌倒和等安全事件。在对患者实施各项检查之间应提前通知患者,必要的情况下为其安排专人进行护送[6]

总而言之,护理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护理质量对医院的整体形象和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应对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并优化相关的管理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促进其规范书写护理记录,通过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使其护理态度得到改善,与患者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对病房环境进行优化,加强安全管理,使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杨洪倩.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0):143-144.

[2]崔西花.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3):27+73.

[3]潘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智慧健康,2020,6(09):77-78.

[4]张桂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之我见[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1):99+93.

[5]魏廷艳.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智慧健康,2019,5(36):192-193.

[6]文加霞.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