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束阳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所有患者均以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并对确诊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与手术治疗,判断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儿科急诊,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中,是常见儿童意外损伤。以往,临床针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多依靠X线透视、摄片检查以及病史评估等方式进行,其确诊率有限,而诊断性支气管镜对于儿童来说探查创伤较大,风险较高。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凭借其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仿真内窥镜、容积成像等技术,能够有效判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状况,逐渐成为临床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首选方案[1]。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综合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优势,入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50例,进行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所有患者均以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并对确诊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与手术治疗,判断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入组50名研究对象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7个月-5月,平均年龄(2.31±0.51)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或是手术病理确诊;(2)患者家属对研究过程知情,自愿参与,取得同意书。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患者;(2)对本次研究所涉及药品、诊断措施、治疗方案存在禁忌症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以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在检查前,结合患者的体质量情况,进行保留灌肠0.5ml/kg,10%水合氯醛,对患者肌内注射0.3mg/kg安定,使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后,在患者睡着状态下进行扫描检查。进行常规平扫,以患者咽部到肺底部为扫描范围,设定管电流100mAs,设定管电压120kV,设定扫描层厚0,625cm,设定重建层厚为0.75-3.00mm,设定探测器×准直为16×0.75,待扫描完成,收集所得数据资料输入工作站,开展多方法三维重建,待患者确诊后,对其进行内镜检查,经复合麻醉后,取出异物。

1.3观察指标

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与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组别

主气管异物

左侧支气管异物

右侧支气管异物

双侧支气管异物

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n=50)

10(20.00%)

16(32.00%)

16(32.00%)

8(16.00%)

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n=50)

10(20.00%)

16(32.00%)

16(32.00%)

8(16.00%)

x2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中,因儿童天性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将小饰品、小玩具等物品放入嘴内,进而导致气管支气管异物状况,如不及时救治,很可能导致气管支气管堵塞,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临床主要以常规X射线方案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进行诊断,其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其无法对非金属异物进行检测,而支气管镜检查对于儿童来说风险性较高,患者家属接受度较差[3]

多层螺旋CT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的优势,扫描速率较快,安全性较高,且结合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后,能够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更有利于后续患者的临床治疗

[4],通过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明确气管支气管的异物部位、异物大小、异物形态,并且了解患者局部气管的情况、支气管狭窄情况以及是否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肺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后续针对性治疗[5]

综上所述,将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融入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青. 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7):44-45.

[2]南胜天. 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母婴世界,2019(5):60. 

[3]曹丽,魏秀华. 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42. 

[4]尹红梅,郭翠萍,余远曙,等. 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19,21(12):1668-1669,1672. 

[5]王博. 多层螺旋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工程,2018,26(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