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管理对控制内镜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循证护理管理对控制内镜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

方娟 ,杨星 ,温寒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儿童医院   邮编:5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控制消化内镜院内感染的过程中行循证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分别为92例患者。循证组行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统计并对比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以及内镜消毒合格率。结果:循证组的院内感染率2例(2.17%)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0.87%),循证组内镜消毒合格率90例(97.83%)显著高于常规组78例(84.78%),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在控制消化内镜院内感染的过程中行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内镜消毒的效果更佳,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循证护理管理;消化内镜;院内感染;控制效果

    消化内镜室主要是针对侵入性诊疗的科室之一,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相对较大,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1-2]。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在进行院内感染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对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效果十分显著。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择取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分别为92例患者。其中,循证组男性50例,女性42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0.12±12.08)岁;最短病程3d,最大病程10个月,平均病程(6.2±2.4)个月;常规组男性52例,女性40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0.75±12.46)岁;最短病程7d,最大病程10个月,平均病程(6.8±2.5)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经过比较,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法

循证组行循证护理管理模式。首先成立循证小组。由护士长以及消化内镜的管理人员构成护理小组,并且明确划分控制、监督职能,由护士长开展整体质控工作,小组其他成员按照所制定的循证护理程序,开展专项检查、学习以及业务指导等一系列的护理管理工作,并且协助消化内镜中心积极落实质量监控的有关方案;其次,加强学习有关消化内镜护理的专科知识,并且组织学习有关院内感染的相关规范和制度,树立正确的的管理和控制观念,积极掌握有关消化内镜的护理技能,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风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循证护理小组定期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并且不定期开展内镜消毒工作的检查工作,监督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重点检查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每月定期开展2~4次的监测,进而确保内镜的消毒效果[3-4]。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对于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进而确保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开展器械管理以及消毒检查等常规护理。

1.3临床观察指标[5]

统计并对比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以及内镜消毒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显著至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院内感染率

循证组的院内感染率2例(2.17%)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0.8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院内感染率比对[n(%)]

分组

例数

消化道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院内感染率

循证组

92

1(1.09%)

0(0%)

1(1.09%)

2(2.17%)

常规组

92

5(5.43%)

2(2.17%)

3(3.26%)

10(10.87%)

卡方值

- -

- -

- -

- -

5.705

P值

- -

- -

- -

- -

0.017

2.2比较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

循证组内镜消毒合格率90例(97.83%)显著高于常规组78例(84.78%),卡方值=9.857,P值=0.002,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3讨论

消化内镜中心汇集了大量的侵入性诊疗患者,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于院内感染的控制。消化内镜护理管理的实施,将会直接决定了院内感染的情况,因此,临床上需要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从根本上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6-7]。循证护理作为一种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开展循证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发现可能引发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且以此为基础寻找处理依据,进而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8]。大量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循证组的院内感染率2例(2.17%)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0.87%),循证组内镜消毒合格率90例(97.83%)显著高于常规组78例(84.78%),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因此可以充分见得,临床上通过实施循证护理的管理模式,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内镜消毒的合格率,对于控制消化内镜院内感染的发生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王雪飞,楼奇峰,许燕,蒋英. 护理质量管理结合层级考核用于消化内镜感染控制的管理[J]. 中国基层医药,2022,29(01):153-156.

[2]宫小玉,董全芳,陈秀云.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降低消化内镜洗消再处理薄弱环节监控管理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2):1485-1486.

[3]吴园园,赵忠艳,黄晨梦. 流程改进与信息追溯在消化道内镜消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20,37(08):17-20.

[4]向巴曲措,泽仁曲珍,谢华. 基层医院胃镜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院内感染防控[J]. 西藏医药,2020,41(03):5-7.

[5]李婉青,彭丽. 70例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发生感染的现状及其与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 抗感染药学,2020,17(04):560-562.

[6]潘静. 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5):193-194.

[7]唐鑫. 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策略[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5):160-161.

[8]李焕芝. 规范化流程管理对提高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率的效果分析及其对策[J].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16-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