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

王如月

 南江县正直中心卫生院   636642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查样本为糖尿病患者94例,取至2021年1月-2022年3月,以盲选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社区护理,比照组间的护理情况。结果:1)研究组护理依从性为97.87%,较之对照组的78.72%更高(P<0.05)。2)护理后,研究组的相关指标水平(腹血糖、饭后2h血糖等)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护理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类、脂肪等代谢紊乱造成,主要表现为消瘦、血糖升高等,若长时间未得到干预,会导致各脏器组织受损,诱发各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1]。由于该疾病病程长,患者多为老年人,无法长期在院治疗,故很多患者会在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以控制血糖水平和病情进展[2]。本研究取94例糖尿病患者,对社区护理的措施和价值展开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调查样本为糖尿病患者94例,取至2021年1月-2022年3月以盲选的方式均分为两组,人均47例。研究组中,女20例,男27例,年龄范围56-86岁,平均(69.25±4.15)岁;病程2-14年,平均(7.63±1.25)年。对照组中,女21例,男26例,年龄范围57-86岁,平均(69.30±4.19)岁;病程2-15年,平均(7.65±1.30)年。组间上述资料差异性不大,可比较(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意识清醒,具有交流能力;同意参与此次调查。(2)排除标准:认知功能异常;严重心肝肾疾病;中途退出等。

1.3方法  对照组内4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定期监测血糖、指导用药、检查身体,组织患者参与健康讲座。研究组内47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①心理干预。糖尿病病程长,难根治,患者易出现厌烦、恐惧等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多和患者交流,耐心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告知这些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自觉进行控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和同社区病友相互交流、分享抗病经验,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配合度。②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健康讲座,着重讲解疾病诱因、治疗方案、运动和饮食的重要性,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和生活行为。走进患者家庭,通过对患者居家情况的观察,了解其是否正确饮食、用药,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同时,督促家属从旁监督,提高院外用药的依从性。③饮食干预。调整饮食结构,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关键环节。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不断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意义,叮嘱少食多餐,清淡饮食,严格控制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加强随访,从家属口中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指导。④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如骑自行车、打太极、慢跑等,每周至少4天,每天30-45min。叮嘱患者在运动前5min热身,穿运动鞋,不要空腹运动。如果运动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心慌等情况,应即刻停止。⑤并发症干预。做好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压等指标监测,检查身体各项机能,避免出现并发症。如果已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处理。

1.4观察项目  (1)护理依从性:积极各项配合工作,为依从;偶尔出现抗拒的情况,为基本依从;多次抗拒,且和护理人员出现纠纷,为不依从。(2)相关指标:空腹血糖、饭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本文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护理依从性为计数资料,相关指标为计量资料,分别用百分比、标准差的格式表示。组间比对时,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P<0.05,表明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护理依从性

研究组护理依从+基本依从共46例,依从性为97.87%,略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 护理依从性比较 (n,%)

组别

例数

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研究组

47

24(51.06)

22(46.81)

1(2.13)

46(97.87)

对照组

47

19(40.43)

18(38.29)

10(21.28)

37(78.72)

χ2

0.686

0.392

6.589

6.589

P

0.408

0.531

0.010

0.010

2.2相关指标

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饭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各指标结果略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2。

表2 相关指标比较 (x±s)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

饭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研究组(n=47)

护理前

10.68±3.12

12.31±2.54

8.91±2.45

护理后

6.12±1.63#*

7.36±2.15#*

6.45±2.36#*

t

8.881

10.198

4.958

P

0.001

0.001

0.001

对照组(n=47)

护理前

10.65±3.09

12.35±2.41

8.92±2.38

护理后

9.25±2.35#

10.26±2.25#

7.94±1.25#

t

2.472

4.346

2.499

P

0.001

0.001

0.014

注:和护理前相比,#P<0.05;和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涨,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由于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通常不会住院治疗,然由于家庭治疗缺乏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血糖控制、用药都不理想[3]。社区护理是医护人员走进社区,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方式,主要从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等方面开展。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和配合度,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疾病,从而自觉配合社区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提高用药依从性,防止药物剂量增减、种类更换等情况的出现;通过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养成正确、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不合理饮食影响血糖水平,加重病情;通过运动指导,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进一步控制血糖水平[4]。同时,在社区护理过程中,通过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形式,指导患者的自护问题,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提高其监督能力,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增强身体功能。

本次调查中,研究组的护理依从性、护理后的相关指标水平,均和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和李雪晶[5]报告相似。说明:和常规护理相比,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这可能和社区护理接近于家庭生活,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调整护理方案,护理服务具有针对性有关。

综上,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秋果.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88-90.

[2]姚慧玲,谌永毅,李洋洋.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6):9-16.

[3]赵卉.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28-30.

[4]范琛.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39.

[5]李雪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