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

张艳丽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5个月(2022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回顾临床资料。将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护理干预前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对促进病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同时良好的病情控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早期康复护理;心功能指标;满意度;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临床表现是活动耐力下降、休息或运动时呼吸困难、体液潴留和疲乏,同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1]。对于一些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均可以引起的各种各样心肌病的状态,从而表现为慢性心衰。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后存活患者的增加,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有升高的趋势。慢性心力衰竭如果控制不住,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检测指标都将会下降,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直至心脏停止跳动。所以一定要积极治疗,及早干预,控制病情进展。为减少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2]。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生理指标,还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故而本研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近5个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回顾分析探讨护理效果。其中31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0例)年龄在50-73岁(平均61.54±3.18岁)。39例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7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62.56±3.17岁)。上述病例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 ,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首先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相关的干预,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解释,还要观察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在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及饮食指导等各项工作,同时要重视其个人卫生的护理干预,增加自身舒适度,防止感染。要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针对患者的心功能差异,为其制定不同的康复干预方案。

②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康复情况,适当的增加患者行走的距离和运动的强度。在卧床休息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医疗体操活动(包括肩部、头部、颈部、双上肢),每日指导患者3次。根据其病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先适当进行床边活动,如站立,也可指导患者进行一步活动,每日进行5次短时间练习。在患者运动的时候,要有人在一旁进行观察,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嘴唇发绀等),则需及时停止活动,以保证患者安全。对于心功能4级者,要严格的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且严密的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待病情稳定后,适当进行翻身,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脚关节等上肢的相关运动,且指导患者进行肩部运动和呼吸功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③患者出院时,要嘱咐其在出院后坚持做康复训练及6分钟步行试验。采取每周电话随访一次,每月访视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发生变化,及时复诊。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结束时,统一进行复诊。

1.3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3]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自制)记录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均较差,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6MWT明显提高,LVEF水平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6MWT(m)

LVEF(%)

6MWT(m)

LVEF(%)

观察组

39

16.25±3.41

42.56±5.14

29.25±5.13

52.56±8.12

对照组

31

16.82±3.66

42.63±5.12

20.86±2.94

45.33±5.69

t

-

0.673

0.057

8.102

3.877

P

-

0.504

0.955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体满意度

观察组

39

25

12

2

94.87

对照组

31

14

11

6

80.65

χ2

-

-

-

-

40.293

P

-

-

-

-

0.001

  1.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常常不容易被发现[4]。若由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患者肺部处于淤血状态,继而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极易诱发肝细胞萎缩、肝结缔组织增生,进而出现肝硬化、脾大及大量腹水,且付汇压力还会进一步恶化心肺功能。临床护理中,要求患者注意多休息,但长期卧床极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进入血液,则可导致肺栓塞,进而加重心衰;若血栓较大,甚至在数分钟内导致猝死[5]

除了积极治疗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限制钠盐的摄入,注意休息。必要时配合呼吸机的辅助通气,来纠正呼吸的衰竭[6]。实际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根据其病情、性格特点,给予鼓励、支持,耐心向其讲明疾病的健康知识及主要事项,尽力协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与传统护理干预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在多休息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康复运动,改善其血液循环及肺通气量,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力,降低血液粘稠度。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早期康复运动,并进一步指导其练习自我护理的方法。若出现不适,可适当减少活动量。为进一步创造舒适的诊疗环境和休息环境,加强基础护理干预工作,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心理支持,保持舒适、整洁、安静的养疗环境非常重要。对于能出院的患者,更应加强出院健康指导,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能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恢复。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其心功能指标,提高满意度,对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萌.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36):6895-6897.

[2]李姗姗. 早期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西藏医药, 2020, 41(2):130-132.

[3]李志芳, 沈肖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86-88.

[4]袁佳魁. 康复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9):281-282.

[5]雷云婷. 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2):92.

[6]张英.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3):4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