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效果分析

倪薇薇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225500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用于对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外渗风险因素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科接诊静脉输液新生儿3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外渗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外渗发生率,试验组的数据3.33%,和对照组12.67%相比更低(P<0.05)。关于家长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8.67%,和对照组82.0%相比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液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外渗发生率更低,家长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关键词】前馈控制;新生儿;预防效果;外渗

    目前,静脉输液作为新生儿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能够抑制疾病的进展,但新生儿的四肢末梢循环不佳,血管网状分布,且静脉管腔也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无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其更易出现外渗等问题,进而对其皮肤肌肉造成了损伤,并能导致局部坏死等情况,增加了患儿的痛苦[1]。本文选取300名静脉输液新生儿(2021年1月-12月),着重分析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用于新生儿静脉输液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50

2021年1月-12月本科接诊静脉输液新生儿3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女性72人,男性78人,日龄范围4-28d,均值达到(14.27±3.15)d;早产儿85人,足月儿65人。对照组女性73人,男性77人,日龄范围4-27d,均值达到(14.02±3.28)d;早产儿89人,足月儿61人。参与此次实验的护士总共有14人,主管护师3人,护士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师6人,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者。2组日龄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常规护理:环境管理、病情监测与用药指导等。试验组配合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1)组建静脉输液安全控制小组,任命护士长为组长,从科室中选拔多名高资历的护士入组,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内容有:《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儿科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手册》。开展小组会议,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外渗风险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2)组织护士学习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等知识,包括疾病知识、静脉输液操作、前馈控制理论、输液目的、药物治疗与输液知识等。每个季度组织护士进行1次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和绩效挂钩,以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3)在输液之前,采取浅静脉血管评估法先对新生儿的血管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明确其穿刺难度。若静脉血管塌陷,判定为3级。若静脉血管不充盈,是浅静脉,判定为2级。若静脉血管稍微突出皮肤,在皮肤下可见,判定为1级。若静脉血管张力比较大,判定为0级。对于2-3级者,由小组组长对其进行穿刺。对于0-1级,者,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穿刺。(4)根据新生儿血管评估的结果,为其选择一种最适的穿刺方法,如:手持针柄法或非握拳穿刺法等。待穿刺成功之后,对输液部位进行妥善的固定,同时协助新生儿取正确的体位。(5)输液期间,严密监测新生儿体征,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查看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或疼痛等情况。对于已经出现外渗的病例,需做好记录。由护士长完成重点环节与重点人群的前馈控制工作,迅速对外渗不良反应指标进行处理,如:导管堵塞、皮肤损伤、导管滑脱及静脉炎等,并上报。

  1.3 评价指标

1.3.1 统计2组外渗发生者例数。

1.3.2 调查2组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不满意0-75分,一般76-90分,满意91-100分。对满意度的计算以(一般+满意)/n*100%的结果为准。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t的作用: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的作用: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外渗发生率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关于外渗发生者,试验组5人,占3.33%;对照组19人,占12.67%。对比可知,试验组的发生率更低(X2=7.0982,P<0.05)。

  2.2 满意度分析

关于家长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8.67%,和对照组82.0%相比更高(P<0.05)。如表1。

表1 统计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表 [n,(%)]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满意度

试验组

150

2(1.33)

36(24.0)

112(74.67)

98.67

对照组

150

18(12.0)

54(36.0)

78(52.0)

82.0

X2

7.1354

P

0.0283

3 讨论

对新生儿这类特殊群体来说,其在输液期间比较容易出现哭闹等行为,加之受新生儿自身静脉血管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等问题的几率显著升高,进而对其病情的恢复造成了影响[2]。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乃新型的护理方法,需要做好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同时也需要在输液前评估新生儿的血管情况,然后再根据评估结果,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以在最大限度上预防外渗的发生

[3]。本次研究表明,分析外渗发生率,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关于家长满意度,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后,新生儿极少出现外渗的情况,且其家长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4]。为此,护士可将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作为新生儿静脉输液的一种首选辅助护理方法。

综上,新生儿静脉输液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外渗发生率更低,家长满意度也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永珍,刘宴伟,黄晓睿,等.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研究[J]. 海南医学,2022,33(11):1493-1496.

[2] 徐清清,樊小朋,乔林霞,等. 医护合作模式的新生儿静脉治疗前馈控制[J]. 护理学杂志,2018,33(1):34-36.

[3] 张晓莹,陈翠珍,史敏. 医护合作模式的前馈控制在新生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9,30(17):2303-2306.

[4] 黄朝梅,贾晓琴,邵巧仪. 环节管理在控制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作用[J]. 上海护理,2015(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