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功能训练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肠道功能训练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李雪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太仓 215413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功能进行训练数据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发展障碍导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共39例,主要为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共31例,采用神经源性肠道功能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运用肠功能训练技术的价值高,显著改善肠功能,减少便秘和腹胀的发生,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髓损伤;肠道功能训练;神经源性肠道护理;便秘;腹胀

脊髓损伤(SCI)在临床上常见,发病率较高,相应节段受到程度不同损害后,会出现运动、感觉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脊髓组织损伤发生后,影响患者直肠排便反射、肛门外括约肌随意控制,部分患者存在排便阻碍。临床上依据骨髓排便反射分型脊髓损伤神经原性肠道功能障碍,一种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另一种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损伤发生后,患者会发生肛门外肠易激综合征,也可能发生括约肌痉挛,滞留粪便等。本研究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肠功能障碍管理方案进行治疗,以下是相关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 6月~2020年1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 70例,将2019年6月~2020年4月设置为对照组,共39例。2020年 4月~2020年11月设置为观察组,共31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神经学分类标准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3)患者自愿,且意识清楚;(4)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肠道疾病;(2)治疗期间并发症严重;(3)生命体征平稳性差。

1.2方法

对照组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入院第一天,进行饮食、饮水指导,告知患者多吃一些蔬果、粗纤维食物,易产气食物需要少吃;每日三餐后一小时进行腹部按摩,每次10-15分钟。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肠道健康教育。

实验组,我们在对照组进行基础教育护理管理措施上增加了腹胀的干预、便秘的干预方法以及盆底肌训练。(1)摘要性胀阻干预:指导患者咀嚼口香糖:以假喂食理论为基础,通过模仿进食动作,改善神经体液反射,刺激口腔,提高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增加消化道分泌液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2)排便护理干预:患者有便意时,可以通过使用应用开塞露肛塞,等排灌肠剂发挥重要作用,协助提高患者需要进行治疗直肠牵拉[9]:侧卧位,操作者需要将橡胶手套戴好,石蜡油在食指涂抹,用于润滑,先对肛门周围进行按压处理,对肛门外括约肌进行刺激以促进收缩效应发生,顺着冠状面的 12-3-6-9 点顺序,利用指腹,不断向外、向上对直肠进行牵拉、刺激,将排便环境反射诱发。(3)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1]:叮嘱患者采取卧位,实施腹式深呼吸,吸气时将盆底肌群收紧,维持时间10s,呼气时保持放松状态,反复操作10次。

1.3评价指标

(1)腹胀:每日床位护士进行腹胀评估,连续观察10天,记录患者腹胀等级、患者腹围的变化。重度增加>20%,中度增加10-20%,轻度增加<10%,

(2)便秘发生率%

住院期间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人数/住院期间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总数

1.4 统计分析

以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x2 检验计数资料(%、n), 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排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肠道训练后排便情况比较结果

组别

例数

腹  胀

便 秘

入院时

干预后

入院时

干预后

对照组

39

9

7

36

26

实验组

31

5

1

27

4

χ²值

0.521

4.381

1.141

23.7

P值

0.47

0.036

0.285

0.00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进行训练适应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发展障碍导致患者。对于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来说,容易发生肠功能障碍,早期重视并给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3]。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患者翻身,丧失活动能力。甚至导致患者中断排便中枢、高级管理中枢之间关联,使胃肠蠕动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一段时间可以延长,肠道吸收水分,患者会发生大便干结,导致患者发生排便困难情况;且脊髓组织损伤也可至结肠发射技术减少继而不断发生腹胀、便秘,最后也是导致的排便功能障碍[4]

在临床实践中,早期干预肠功能障碍可以改善腹胀和便秘的嵴髓损伤。患者入院后,护士对患者可以进行腹围的监测,动态分析评估以及患者的肠道环境问题,对患者需要进行管理系统风险评估和个性化干预,实验组患者腹胀、便秘发生几率明显更低。通过与便秘患者沟通发现,由于不习惯卧床排便,怕打扰护士,患者故意减少食物和水的摄入量,进一步加重了便秘的发生;在疾病早期,患者及其家属更注重脊髓损伤的肢体功能,对肠道并发症关注较少。因此,在院期间不但要关注肠道功能可以训练的有效性,也要不断加强对于患者通过自我肠道管理问题意识,引导患者及家属功能主要参与肠道功能训练中来。

肠道系统功能进行训练能有效的降低脊髓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腹胀及便秘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芬,袁瑞好. 肠道功能训练在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 中 的 应 用 及 疗 效 分 析 [J]. 国 际 医 药 卫 生 导 报, 2012, 18(24):3583-3584

[2] 袁远霞,赵红利,何佳等.剖宫产术后咀嚼口香糖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4):427-432.

[3]丁伟. 1 例脊髓损伤患者行排便康复训练对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临床实用护理学杂志,2017,15( 22) : 63- 64

[4]孙红,李平. 神经源性直肠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7,15( 5) :33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