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

李华

新疆乌鲁木齐市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对于我院所收治的49例患先心病的小儿病患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按要求执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护理。结果:有1例患儿由于术后出现低现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死亡,剩下的48例患儿恢复良好,并治愈出院。结论:小儿先心病术后加强对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能有效保证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先心病;手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包含了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缺损等疾病类型,对于这些病症,在给予手术治疗后还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气管托管机械通气治疗,然而,由于小儿病患的呼吸道解剖以及生理等特点,术后对于机械通气以及护理也具有独特性。下面我们具体对收治的49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患者在术后气管插入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患儿共计49例,其中,男患儿有27例,女患儿有22例,患儿年龄最大的为11周岁,最小的为1周岁,平均年龄为(5.26±2.08)周岁。疾病类型: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11例、法乐氏四联症10例、室间隔缺损22例。

1.2治疗与通气管理

患儿在手术室给予气管插管处理,于全麻、体外循环、低温状态下实施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在患儿手术完返回监护室后接入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设置好氧浓度(40-50%)、潮气量(8-12ml/kg)、呼吸(20-25次/分钟),同时,将吸呼比控制在1:1.5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气道压力不可过高,一旦过高将有可能造成机械通气性肺损伤,为此,需要维持吸气峰压<40厘米水柱。

1.3护理方法

1.3.1通气管理

在患儿使用呼吸机半小时后需为其查血气,根据所检测出的血气值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调整,同时观察监护仪的各项参数。在为患儿调整呼吸机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将其记录来下,查看气管插管位置的深浅、是否与机器同步、是否出现气胸或肺不张等情况。

1.3.2气管插管的临床护理

将患儿气管插管外露长度记录好,同时固定好插管位置,从而防止插管脱出。在患儿 机械通气时要注意气道湿化,要将痰液及时吸出,以免痰液对气道造成阻塞。吸痰管外径应当控制在插管内径的50%,其长度也要约长于插管3-5厘米,这样能避免吸痰管落入气管插管中。在吸痰前以及吸痰后的3-5分钟可分别给予高浓度氧,需要注意的是,吸痰管进入气管插管内应控制在15秒以内。患儿在手术全麻初醒时不可配合给予呼吸机,医护人员要加强安慰,对于情绪烦躁的患儿 可依照医嘱给予一定的镇静剂,从而消除人机对抗反应,减少机体代谢与心肌耗氧,这对于心肌功能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1.3.3呼吸机撤离护理

小儿病患的呼吸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其呼吸功能储备能力相较于成年人较差,为此,在撤离呼吸机时掌握好呼吸机的撤离指征,尽可能避免二次气管插管。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手术麻药作用消息清醒后,其肌力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时即可停止使用呼吸机,将气管插管拔除,如果患儿 伴有重症肺高压,其循环未达到稳定状态,则可将呼吸机的使用时间适时延长,尽力减缓对心脏的负荷。呼吸撤离的最佳指征:患儿神志恢复正常、水电解质平衡、循环达到稳定状态、未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Spor2>95%,自主呼吸恢复佳且未并发肺部疾病。在患儿停用呼吸机后,气管插管内给剂半小时后(每分钟给氧3-5L)要查血气,确保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将插管内痰液完全吸出后才能将气管插管拔除。为了避免咽喉部水肿使呼吸道被阻塞,还需遵医嘱使用激素,在拔管6小时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若患儿担心疼痛而拒绝咳嗽,则极易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恢复,为此,医护人员在患儿拔管后可鼓励多咳痰,并指导家属定时翻身拍背

2.结果

本研究患儿在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针对性护理后,大部分患儿获得了良好的预后,仅有1例患儿由于术后出现低现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死亡,剩下的48例患儿恢复良好,并治愈出院。

3.讨论:

心脏修补术后,配合使用人工呼吸机的主要使用是改善体外循环以及手术所造成的心肺部继发改变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需要为患儿常规给予气管插管回监护室,同时,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能起到维持肺通气的功能,降低对心脏带来的负担,维持全身供氧,并防止二氧化碳的蓄积,帮助患儿更好的度过术后早期心肺功能不全危重期。在建立气管插管后,有部分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会因此而丧失,比如呼吸道对于吸入气体的湿化作用、加温作用以及部分的防御功能等。气管插管尽管可以起到辅助呼吸的效果,但是,在辅助呼吸期间也极易引发相关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为此,加强对气管插管的临床护理是相当有必要的。对气管插管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加之对气管进行湿化、加温、清除气道分泌物等措施的实施,除了能帮助患儿更早的拔除气管手管,降低并发症率,同时也是保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重中之重。在本研究中,对于所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临床护理干预,48例患儿恢复良好,治愈出院,仅有1例患儿由于术后出现低现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死亡,基于此,对于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机械通气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姚云霞.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护理体会[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1):92-94.

[2]崔梅,柳小霞. 对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不同频率的口腔护理在降低其VAP发生率方面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4):222-223.

[3]廖姝,王莉,李娟,曾雯,赵乐琴,兰莉萍. 对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1):249-250.

[4]孙小妹. 80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舒适需求分析及舒适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71-73.

[5]胡增月. 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