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深松整地的必要性及实际操作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浅谈农机深松整地的必要性及实际操作技术要点

严金格

河南省平舆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内容摘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深松作业不翻转土层,可打破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增强土壤渗透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机深松深度要达到30cm。耕地长期采用旋耕机或铧式犁进行旋耕、浅翻作业,在土壤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形成了一层紧硬的、封闭式的犁底层,厚度可达8-12厘米。犁底层阻碍了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水、肥、气、热梯度的连通性,作物根系难以穿透犁底层,根系分布浅,吸收营养范围减少,抗灾能力弱,易引起倒伏早衰等,影响产量提高。实施农机深松作业,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本文针对当前农机深松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掌握的基本要领,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广大农机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农机深松;必要性;存在问题;技术要领;

    一、农机深松整地的必要性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深松作业不翻转土层,可打破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增强土壤渗透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机深松深度要达到30cm。耕地长期采用旋耕机或铧式犁进行旋耕、浅翻作业,在土壤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形成了一层紧硬的、封闭式的犁底层,厚度可达8-12厘米。犁底层阻碍了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水、肥、气、热梯度的连通性,作物根系难以穿透犁底层,根系分布浅,吸收营养范围减少,抗灾能力弱,易引起倒伏早衰等,影响产量提高。实施农机深松作业,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主要通过拖拉机悬挂深松机具实现作业,针对于传统耕作模式造成的土壤耕层不合理和土质退化问题,深松整地作业能够很好地优化土壤耕层结构,为农作物提供更合理的生长和养分获取环境。现阶段,我国对深松整地技术进行了广泛推广,采用深松机械进行合理化作业的耕地面积也逐渐增多,深松作业必须按照标准要求实施才能保证优化土壤耕层结构的目的。因此,深松机械的使用者必须明确深松作业的条件与相关要求,合理进行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努力做到农机使用与农艺要求相结合,提升深松整地作业的科学性。

二、机械深松的功能与特点

机械深松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有效打破传统耕作模式形成的犁底层,提升土壤的通风和透光能力,为农作物根系提供更优质的生长空间。(2)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据统计深松达30 cm的耕地每亩可增加蓄水能力27 m3,对于降水资源缺乏的农业生产地区,能够利用有效的天然降水提升耕层中的含水量,并形成更长期的土壤水库。(3)深松后的土壤升温更快,有利于形成更优质的播种土壤环境,有效预防地块积温不足,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4)深松机具通过合理化设计,具有牵引阻力小、作业成本低的特点,采用深松作业不会对农业生产增加过大的负担。

三、 农机深松存在的问题

1.机械化深松作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尽管深松作业具有诸多的优点,但由于深松作业普及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地区对于深松作业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例如深松作业虽然适合因旋耕、翻耕作业产生犁底层的耕地,但对于土层薄或沙壤土以及水田耕地都不适合进行机械深松作业,同时土壤含水率低于15%以及秸秆覆盖量过大的地块也不适合进行深松作业。很多地区不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机械深松作业,很可能起不到优化土壤结构的效果,反而对耕地资源造成破坏。

2.深松机具技术及工作可靠性不足。现阶段我国使用的深松机具,多以单一功能的机型为主,尽管这种机型具有结构简单、作业阻力小等优点,但深松前后都需要大量的农机辅助,深松前后进行的灭茬、耕地、整地等机械化作业会对土壤再次形成压实效应,影响深松的实际效果。而先进的复试深松机具在我國的使用量仍比较少,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式深松机也存在着作业阻力大、作业效率低、故障率高、燃油消耗量大等问题,仍需不断优化才能达到相关的作业要求。

四、 农机深松的技术要领

1. 合理选择作业方式

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情况不同,深松作业面对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深松作业应当根据土壤墒情决定,过湿或过干的土壤都会影响深松的实际效果。目前的机械化深松整地主要包括全方位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类型,应根据耕地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局部深松通常采用间隔式的作业模式,作业后会形成虚实结合的耕层结构,局部深松是具有明显针对性的作业模式,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形成实部提墒、虚部蓄水的深松效果。全面深松主要通过深松犁对土壤进行全面深松作业,适用范围较广泛,能够对耕层较浅的土壤进行优化与改造,但不利于土壤中水分的保持。因此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机械化深松方式。

2.合理选择作业时间

深松作业的周期应根据种植模式和土壤板结程度而定,通常情况下深松作业应间隔2~3年进行一次,同时根据不同的深松方式选择具体的作业时间。由于北方地区春季气温较低,土壤容易冻结,机械化全方位深松通常应在秋季后进行,局部机械深松可选择秋季后或上一季农作物灭茬完成之后进行。此外,在进行深松作业前,必须对土壤墒情进行检查,当土壤的含水量在20%左右时较适宜深松作业,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宜立即作业。

3. 深松深度与相关要求

深松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打破犁底层,因此在作业前必须要测量耕地犁底层的深度,以保证深松深度大于犁底层1~3 cm,通常情况下深松的深度应在25~35 cm之间,通常不大于40 cm。同时还应根据农作物根系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深松深度,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作业时必须保证深松深度一致,避免出现深度相差过大的现象,同时设计合理的深松机行驶方案,保证深松作业均匀性的同时,避免出现重复作业的问题。

五、 结语

尽管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与发展,但在作业合理性、机械技术和使用寿命上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深松整地的地区必须要认清耕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深松作业的方式与时机,确保深松整地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