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王琼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4

要:目前国企退休人员数量较多,在我国老年人口中的比重较高。在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早已经展开,企业养老金的发放开始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养老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可行的、基础的平台。文章就简要分析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对策

一、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概述及意义

社会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将国企退休人员移交到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服务。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改革部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立足退休人员法定权益保障和服务需求。通过整合管理服务资源、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确保退休人员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

财政有专项经费用于街道和社区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提供服务并组织活动。具体服务内容: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集中管理人事档案;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 组织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涉及广大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生工程。总之,实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应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国有企业退体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后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努力提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后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

1、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不明确。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实行的过程中,因为政策实行上的偏颇,相关服务职能不够明确,这导致服务机构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整体上来看,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务,除了企业和社区的合作之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化管理服务政策的信息链比较长,涉及到的管理机构数量比较多,管理层级也比较复杂,在管理服务落实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层级之间协调配合不当的问题,各个机构对于具体的管理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不够明确,这对于政策的执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各个地区在实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进度不一致的问题,地域发展不均衡。在国有企业集中的地区会设立专门的机构,同时在街道设立服务站。但在部分退休人员分散的地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则比较薄弱,社区接纳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具体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不够明确。

2、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多地区的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由此滋生了很多新的问题。第一,社会化管理服务在结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这导致结构的执行能力下降,效率水平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在退休人员不集中的地区,服务站的数量仍然比较少,整体的覆盖率比较低。与此同时,在服务站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职能也出现了相应的转变,这导致服务站在功能发挥方面造成缺失,方向出现偏差。加上服务站没有进行升级与转型,公共服务效果也无法满足退休人员的实际需要。第二,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比较低。这些机构承担着重要的公共职能,当前的服务能力滞后于社会发展,公共管理手段也无法满足退休人员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存在工作手段程式化和程序化的问题。

3、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缺乏。在社会化管理服务中,社区应发挥主体性的地位,展现出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但当前,很多社区还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相关服务内容缺乏。首先,社区的服务组织机构不健全。当前,我国面向老年群体的社区服务功能比较少,社区的服务机构结构也较为单一,相关社会资源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在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的很多需求都难以被满足,尤其是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退休人员的需求与社区的实际建设存在出入,这导致退休人员在社区中的参与意识比较弱。其次,社区在开展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社区不仅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社会资源的使用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工作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社区所提供的管理服务呈现出了一定的滞后状态,用于退休人员服务的时间和精力也存在不足。

三、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对策

1、完善制度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调度、协调、督导、考核”的闭环工作机制,切实以制度机制保障工作推进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半月报、月通报、政策解读等工作机制,实行“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的工作模式,精心组织,精细实施,利用“线上平台”对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指导、检查,确保任务、责任、人员、措施、进度等落实到位。

2、优化工作流程,快速推进移交。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协议的签订,是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志。坚持“成熟一批,签订一批”的原则,在简化流程、强化服务、提升效能上狠下功夫,有序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协议签订,坚决杜绝了人为增加程序、设置条件,超越政策范围提出接收要求等增加移交企业额外负担的情况。对档案整理移交、人员信息采集、社会保障衔接、资产划转移交等实施复杂、耗时较久的具体工作,采取先接收后完善的做法,在签订移交接收协议后逐步落实,实现职能移交、档案移交、党组织关系移交、人员移交、资产移交“五个到位”。针对部分企业退休人员户籍地、常住地、参保地不一致,异地移交难度大的情况,探索企业注册地兜底接收模式,确保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均等享受社会保障。

3、着眼无缝对接,提升服务水平。根据接收情况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按标准配备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服务场所、活动场所、设备设施等,突出精细化、智能化,增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调整、增设社区工作人员,不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街道社区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实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的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创新,联合研发了区、街办、社区、企业四级联动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平台》软件平台,智能化、动态化为退休人员提供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反映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愿望和要求,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增强共识,凝聚力量,真正让退休人员思想上认同、情感上接受、工作上配合。

4、发挥社区管理功能,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把退休人员当亲人、当家人,用真情真心真诚服务,使老同志队伍人心不散、斗志不减、思想常新、本色永葆。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和社区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活动平台,在劳动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座谈会,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娱乐活动,增强退休人员融入感和参与感,为退休人员提供活动、学习场所和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提高街道和社区的服务管理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实施与推行无论是对于退休人员、国有企业还是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但当前,该制度的实施仍然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各个地区所运用的管理服务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使企业与社会能够高度接轨,同时使社区服务满足企业已退休人员的需求,政府部门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起完善的保障机制;国有企业也要按照上级部署重视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杨丹.如何落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J].人力资源.2021(27):190-192.

[2]刘福康.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17):254-255.

[3]张亚梅.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冶金.2021(23):322-324.

[4]李铭泽.国有企业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0(1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