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高中通用技术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研究

李卓霖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30000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既能够丰富本学科的教育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更加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使得学生们能够充分感悟劳动的魅力,并且适当的劳动也可以促使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保持较为强壮的身体素质。对此,本文也从“当前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高中通用技术与劳动教育结合的具体教学策略”两个大方面对如何加强高中通用技术和劳动教育的融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劳动教育;劳动价值观;生活实际;实践活动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既要能够加强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劳动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们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困苦的性格,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等,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具备也会使得学生们在学习通用技术学科的过程中更加顺利。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逐渐加强对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解决问题,更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能够提出合理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充分培养学生们的大国工匠精神,进而既促使学生们有着极高的文化水平,也有着更多的实践操作经历和更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才能兼备的学生也才是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当前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

现阶段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因此他们对劳动才有收获的认知也是较低的。所以在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席也导致学生们的人格难以健全发展。而出现学生们对劳动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的现象也离不开他们所处的环境,在学校内,劳动教育的课程是极为缺乏的,教师们向学生们灌输的只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去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才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在家庭中,家长们也是很少给自己的孩子布置家庭劳动任务,久而久之这也就使得学生们养成了逃避劳动的不良习惯,所以在学生们的心中“不劳而获”反而成为了体现他们“聪明智慧”的表现。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要能够及时加以制止,去合理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养成热爱劳动的心理。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创新

在当前教师们所采用的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教育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部分教师也是缺乏对劳动观念的正确认知的,所以他们也是很难向学生们传授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的,再加上劳动教育在高中阶段不受重视,因此教师们在平时也是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劳动教育手段的,进而也会影响劳动教育的落实。再有便是,劳动教育的考察形式也需要较为灵活的,对此它不像传统学科去设置一系列的考试便可以检查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们以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应付考试也是不利于学生们的真正的劳动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方式时也需要适当创新,从而才能够保证劳动教育的实际价值和作用。

二、高中通用技术与劳动教育结合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加强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了努力学习,也因此他们在生活中是有着较少的劳动体验的,而这也是不利于学生们正确、完整的劳动价值观的形成的。基于这一点,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们的引导,帮助学生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使得学生们能够感悟劳动的快乐,并且促使学生们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此外,学生们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形成也能够促使学生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而这也是有助于促使学生们养成更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促使学生们在平时保持更加健康的心态,进而学生们也将能够更充分地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

例如,教师在教学“发现问题”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屠呦呦研发新药”的案例,然后询问学生:“屠呦呦团队发现了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呢?她们是如何发现这些问题的?”使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感受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发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询问学生:“假如你是屠呦呦,你在研发新药的过程中害怕困难,遇到一些问题就不想去解决,并且放弃研究,那么屠呦呦还会成功吗?”促使学生深入感受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劳动素养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劳动教育,以便充分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劳动素养。在生活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是没有教师来指导的,此时学生们也是需要靠他们自己的劳动智慧来完成工作的,所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们劳动能力和劳动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们掌握创造性思维意识,进而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良好素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的人,去仔细观察和发现生活中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和问题,并且可以将这些内容拿到课堂上一起学习探讨,最终有效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家里的台灯呢?它在材质和设计上有哪些特点呢?”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些问题,并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几种材料,并询问学生:“你认为选择哪种材料制作台灯是最合适的呢?”引导学生去思考适合台灯的制作材料,然后教师可以再次询问学生:“在这一材料上打孔可以用什么加工工具?台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等等,促进学生不断的思考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劳动素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习惯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们的正确劳动习惯。对此,学生们习惯的养成仅靠教师课堂上的口述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要促使学生们在活学的基础上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将课本上的知识文字转化为其自身的本领和技能,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逐渐发现技能使用的小技巧,进而更加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劳动能力和习惯。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实践活动,进而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的养成也能够使得学生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并且各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也会促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完成劳动任务,最终有效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的引导学生们在学校中开展一些劳动活动,如让学生们定期对教室或者校园的卫生进行清洁或者对教室中的桌椅定期检修等,使学生逐渐养成一个细心、耐心的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完成的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劳动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总而言之,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要重视起劳动教育在本学科课堂上的渗透,有效培养学生们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刻苦、坚强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劳动能力,进而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们更多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充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们能够具备更良好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促使学生们逐渐养成劳动最光荣的正确观念,最终也促使学生们能够在未来通过努力劳动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也促使学生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丹丹. 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统整推进的路径探究 ——以苏教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为例[J]. 中小学班主任, 2021.

[2]刘健. 基于劳动教育下的通用技术校本课程设计研究[J].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7):2.

[3]张初利. 高中政治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J]. 读与写:上旬, 2021(11):0354-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