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质下降风险规避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质下降风险规避的研究与实践

田浩伟

伊金霍洛旗第五小学 017200

摘要:自“双减”政策颁布和实施以来,中小学教育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庞大的学科类课程校外培训机构急剧萎缩,随之而生的是满足于中小学生兴趣之需的体育艺术班成为社会培训的主导。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以及文献资料、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小学生运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积极寻找双减政策实行下面临的小学体质下降以及风险规避研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生;体质下降;运动

一、“双减”政策背景介绍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其改革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治理决心。实施“双减”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表面看,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短视化和功利化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青少年得不到全面发展;其次,校外学科培训热度不减,超前超纲的培训学习遏制不住,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双减”政策的落地给很多学科类培训机构带来较大冲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注目光更多的放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去,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校园体育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质下降风险分析

(一)体育运动单调,趣味性较低

“双减”政策旨在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发展体育、艺术爱好等。通过研究对比能够发现,“双减”政策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相比于政策前的确有一定的增长,但是从时间上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并且通过调查和访谈能够发现,尽管学生在“双减”政策后有更多的自由课余时间,但是分配到体育运动的时间相对较少,更多学生将多出来的时间用于娱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性,学生们更倾向在自身感兴趣的方面倾注时间。而体育运动与电子科技相比趣味性低,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中感受到的趣味较低,使得“双减”政策实施为学生们争取的自由时间没有应用在体育运动中,反而加大了学生玩游戏、玩手机等娱乐时间,进一步导致小学生出现体质下降的风险。

(二)政策引导不积极,教育观念传统

“双减”政策的推出对于体育运动的推广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双減”政策下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分配时间,学校也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但是当前小学领导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度仍有不足,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校主要就是学习的地方,没有把体育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上,对学生课下时间生活的利用也没有进一步进行管理引导,这就导致学生的大多数课余时间用来进行手机、电脑等娱乐活动,选择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的学校通过增加课后辅导时间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追赶课程学习进度,这也就偏离了“双减”政策原本的目的和意义。学校领导应当把握住“双减”政策的机会,加强体育运动的推广。

(三)体育机构质量较低,缺乏专业人员

目前少儿教育产业纵向一体贯通,6-12岁教育服务机构的涌现呈上升趋势,体适能教育产业在理论加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在未来发展中也会促进课程及产品的推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断凸显品牌优势,扩大经营管理范围,加强规模效应的发扬。这类体育运动机构中的多数教练虽然所学专业为体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持有专业资格证的教练并不多,这就一定程度上导致培训机构的教练员专业能力水平有限,或者是相关的教学经验较少,影响了少儿体适能训练的成效。对少儿体适能机构中课程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能够发现,当前少儿体适能机构课程开展的依据是通过年龄进行划分的,主要设有攀爬类、平衡类、跳跃类、投掷类以及走跑类辅助器材,基本符合教育部关于学生锻炼指南中指出的相关器械。并且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身体发展敏感度不同,建议身体运动主要有:攀、爬、走、跑、跳、投、跃、平衡等一系列儿童发展身体动作。但个性化课程开设较少,机构之间的课程同质化现象严重,每个机构缺少自身的特点,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强,留住学员的能力较低。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质下降风险规避措施

(一)丰富运动形式,创新体育游戏

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园内开展的体育运动是日常接触到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基于学科特点,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景游戏教学设计,提高小学体育竞技水平,尽量丰富和增加游戏种类,使游戏具有趣味性、团体性。当具有特征的游戏与少年儿童的身体活动结合在一起时,二者相互促进,游戏变得生机勃勃,身体活动变得趣味无穷,这样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的进程中去。

(二)改变教育观念,重视政策引导

“双减”政策的推行主要意义就是希望能够将学生们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来发展个人的各项素质潜力,那么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观念就应当从传统教育中的课堂中转变出来,更关注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如何科学有效引导“双减”情形下学校校内外体育活动,成为一项颇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重要课题。好动、热衷体育活动是中小学生的天性,在唯分数的杠杆作用下,小学生们及家长为了分数这个“命根儿”剑走偏锋,严重遏制了学生们的天性,付出了有害健康成长的沉重代价。随着“双减”政策的刚性落实,小学生挥发热衷体育的天性有了制度性体制性保障。

(三)结合学生兴趣,参与校外机构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展开,学生们的课外时间有了明显的增多,家长们对学生体质的关注也会逐步提升。校内体育活动时间较为固定,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则会成为青少年丰富运动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来看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较为单一,同质化严重,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作用较低。因此培训机构应当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行,符合“双减”政策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新要求,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机构培训中,提升自身在同质产品中的竞争力。首先应当帮助家长明确青少年体适能机构的课程构成以及作用和效果。当前很多家长报名参加体适能都是由别人推荐,自身对体适能的了解并不深,这就导致大多数家长仅参与短期课程,机构的老成员数量很少。可在日常中增加对机构课程介绍的短文推送,以及教师、成员互动等,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体适能机构的课程设计以及学员参与情况,引起家长的兴趣和对教师的信任。其次要增加机构课程本身的多样性,参与体适能的学员从性别、年龄到兴趣、爱好、体能各方面素质均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按照年级进行课程类型划分就比较单调,也不能够满足学员的运动需求。对课程进行优化,并按照不同学员的运动需求进行班级和课程的划分,体格比较好的学生就适当加大体育运动强度,以丰富交友途径为目的的学员课程可以侧重于多人合作。最后,机构相关人员应当针对每一个学员制作成长档案,在档案中包括学员参与的课程、训练的时间,以及训练前后身体各项素质的变化,通过变化的对比能够帮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孩子体质的变化情况,也能够提升家长对机构的信任程度。

参考文献

[1]卢奇.“双减”政策下我国城市小学生体育托管服务探究[J].田径,2022(06):56-58.

[2]陈启红,李成,张晶,丁天翠.“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探索与思考[J].体育教学,2022,42(05):37-38.

[3]王辉,李平.“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的担当与反思——《体育与科学》“‘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本体回归”学术工作坊综述[J].体育与科学,2022,43(03):115-120.DOI:10.13598/j.issn1004-4590.20220509.001.

[4]刘莹,苑廷刚,敬龙军,冷欣,刘嘉伟,韩鹏鹏,侯金宝.“双减”政策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04):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