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学习初级阶段发声训练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浅谈声乐学习初级阶段发声训练的重要性

刘娜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职教中心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正确的发声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歌唱者通过发声练习,可以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使歌声更自然、更美妙动人。简要的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个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和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而服务!

[关键词]声乐学习;发声方法训练

一、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发声练习在歌唱中其实占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在唱歌之前让嗓子得到充分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歌唱者纠正错误的咬字、吐音等问题。因为它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者乐句提炼出来,然后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反复练唱的一种声乐训练形式。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以为歌唱者的演唱提供科学性的方法,因此,在声乐学习和作品演唱中,发声练习对声乐作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为科学的、正确的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学阶段发声练习的训练及步骤

歌唱发声基本功的练习,如果按照音域进展的规律进行,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中声区训练为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各种歌唱技术的需求。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因为中声区的音相对稳定,度数的跨越也不是很大,所以初学者更应该巩固后再逐渐扩大音域,要知道声乐学习要从基础入手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要记住“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所以我们应当在很短的范围内把胸声位置找对,找好以后把胸声区和中声区连起来。

第二阶段:在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的扩展音域,以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为基础,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所以说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在这里提醒初学的同学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一定不要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气,等这段音域巩固后,在进入高声区的练习。在中声区和头声区的连接随着高音变化的基础上,要求我们要不同程度的打开喉腔和咽腔的空间。

第三阶段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音域,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这了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

三、声乐学习初级阶段常用的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的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个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练习都必须唱,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选择。唱歌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母音来练习,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多动脑子,善于思考

常用的发声练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到达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的闭上、空腔内部要打开,好像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再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哼鸣的作用:(1)帮助获得声音的高位置。(2)帮助解决发声存在的问题。

哼鸣的方法:(1)喉头稳定的向下挡住气息使喉头放松。

(2)不要追求音量,也不必哼的太实。练习时,轻轻闭拢的上下唇应该是放松的,不会有发麻的感觉,如果有,说明声音没有叹到深呼吸。

2、母音的练习

除了进行哼鸣练习之外,更多的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i   o   u   e  等的单母音练习,也可以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  me  mi  mo  mu等等。

3、连音的练习

歌唱的表现力在于连贯的优美的声线,所以不会连贯的唱歌就是不会唱歌。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表现动人的旋律,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一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一些。

4、顿音的练习

顿音唱法又被称为“断音唱法”。它要求在短促、灵活的声音基础上把发声练习做的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5、连音和顿音的结合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比一个“点”,连音好比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会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且保持气息的均匀流畅。

6、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的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他所有的因都应该想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7、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8控制膈肌能力的锻炼

在传统膈肌锻炼方法狗喘气的基础上改进后的练习。膈肌弹发与狗喘气的不同,一是变开口为闭口,这样可以减轻气流对喉部的摩擦;二是变无声为有声,在呼气的同时弹发“hei”音。必须注意膈肌的弹动与发音要协调同步。开始气与声可能会超前、先出气后出声,也可能会落后,出声了、气尚未弹出,还可能气弹出却未用在发声上,气弹了而声音仍用嗓子喊出来等等现象,这在初练者是必然的现象

四、发声练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进行基本的发声练习,目的是为了在掌握胸腹联合呼吸的基本要领的前提下,形成新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声训练。因此,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第二,要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量的积累,因为声乐学习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艺术,它不能很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只能依靠大量的练习思考和来掌握。第三;要尽早、尽快的改掉自己之前的不好的发声习惯,在反复的联系中稳定正确的感觉,才能掌握并利用到歌曲的实际演唱中去。

六、概述目前国内外对于发声练习的看法和趋势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发声法,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各种声乐技术,除了有它们自己的声音特点外,在技术上也大都有自己的发声方法。不同的作品要针对不同的发声练习,在声乐教育中,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声乐演唱方法可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每种唱法都具有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并使得声乐演唱丰富多彩。但是毕竟这三种演唱方法在其发声、呼吸、共鸣、吐字以及歌曲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束 语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因为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使歌声美妙动人

发声练习曲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声乐技巧的载体,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声乐教学对发声曲提出了高的要求。因此,发声练习曲应该在解决声乐技巧的同时,丰富其旋律性,使声乐学习和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汤雪耕.怎样练习唱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潘乃宪.声乐实用教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3]伊莉.浅谈声乐发声方法的基本训练[M]天津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4]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6

[5]郭祥义.练什么?怎么练?­—浅谈声乐发声技术的练习方法.[M]中国音乐出版社2000

[6]薛杆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7]叶蔚.声乐教学浅谈[J]辽宁师范大学音乐系.1994.1

[8]王祖明.从逻辑角度看歌唱发声的呼吸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2004.10

[9]熊玉珍.歌唱学习中常见的嗓音问题及音乐疗法[J]厦门艺术教育学院.2007.10

[10]金卫国.声乐教学再探[J]阜阳师范学院音乐系.2005.26

[11]文小珍.自然而特殊的声乐训练手段—哼鸣[J]湘南师范学院.2007.2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