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策略研究

梁金玉 ,马成林

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初级中学 南京市六合区新篁学校

摘要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繁重作业压力得到了有效的减轻,而体育的课后服务也被提上了日程。作为体育课程的一次延伸和补充,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要点,并提出具体应用策略,旨在更好的提高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关键词 “双减”;学校体育课;策略研究

前言 “双减”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简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双减”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课后服务模式是学校在“双减”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尝试。学校应当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优化[1]

一、“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现实意义

自从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对于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在面临着相对繁重的压力时,更是需要在双锏的背景下得到身心的愉悦放松。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双减”工作做出了重要的策略部署,有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双减”政策的提出让中小学生在课后之余有更多的时间投入体育运动当中去,这为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活动提供了机遇,也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保障,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体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而学校的体育课作为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课程,课后的服务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得知,目前学生被大量的作业以及校外的教育机构所占据,留给学生课外活动体育时间相对减少,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体能的训练。因此,注重学校体育课后的服务至关重要。让体育课能够融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将被动体育转化为主动体育,特别是在初中这一义务教育阶段,使更能够集中注意,从而让更多的初中生可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3]

二、“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要点及具体策略

(一)服务要点

第一点,要落实相关的教育教学政策。初中教师要结合学校对于双减政策下体育课堂课后服务的要求,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课后服务规章制度,也要确保一系列的体育课后服务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学生当前的体育训练需求。初中阶段,体育课后作业已成为了初中生必不可少的体育活动和步入理想高中的加分科目,并且随着这几年中考体育分数的逐步升高。在这一趋势下初中生已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中考体育项目上,如此不仅能锻炼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而且使学生的总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第二点,要注重突破传统的观念,并引进先进的思想。由于许多学生家长对于体育课。服务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局限性,甚至会认为这是一个会影响学生时间的事情,从而并不主动配合。针对这种情况,也需要转变家长原有的认知和思想,让家长深刻地认识到双剑背景下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身体的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在社区内就近结伴完成,在学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引导全党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和锻炼习惯。第三点,可以外包课余体育作业,并且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学校可以将学生的课后体育作业以及一些体育的服务交流给校外的教练或者一些专业的体育机构来负责完成,帮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应有的体能训练,从而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这过程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趣味比赛,并且验收最终的作业结果。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以及。拼搏进取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课后的服务需要做到明确且具有计划性,每天所制定的计划和任务要尽量不重复,满足学生当前的体能需求以及体育能力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肢体损伤。

(二)具体策略

基于双减的背景下,学校的体育课后的服务水平提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点,需要增加体育课后服务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兴趣。在当前许多初中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会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师并没能够为学生呈现出高质量,具有趣味性的课程体验。在课堂上仍然是以相对枯燥的长跑或是基础的体能锻炼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削减。但是基于双剑政策下的体育课后服务拓展时,要适当的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例如,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慢跑或体操等方式来加速促进体育项目的全面推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在课后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够找到更大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就是需要规范学生的一些基本的动作,还有让学生在参与到体育课后服务的同时,能够与其他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默契。例如,目前许多初中的体育运动中,学生对于长跑会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内心深处的排斥使得这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少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而在体育的课后服务中,对于这种长跑,教师可以将其优化成一种障碍跑或者是目的跑,让学生带有某种目的,或是从中设置一些激励的环节,将枯燥乏味的长跑编程具有一定竞技性和趣味性的小游戏,这样也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耐力和目标方向感。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儿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并不断的提升个人的潜能,这样也能够不自觉地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第二点,要利用体育课后服务的科学性来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体育课后的服务,一方面要从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入手,另一方面也要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运动机制,并且贯穿于体育课堂中的多个角落。例如,在前期的热身活动时,可以尝试让全体学生共同推进,保持队伍的整齐,也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找到互助的对象,互帮互助,并适当的延长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潜能。而体育教师也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课后体育锻炼情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每天的课后体能。体育锻炼重在打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以后,让课后的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点,需要增加初中体育课后的服务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后参与到体育训练以后,都能够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能以及培养乐观自信的目的。在原有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对于学生身心的培养,但是在双拳政策下的体育课后服务机制创新时序,要以服务为契机,让学生再通过课后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潜能,并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一种拼搏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创设出良好体育运动氛围以后,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将一些宝贵的精神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结论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下,在双减的新政策背景下,初中生参与学校的体育课后服务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为了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强身健体,并且实现全面发展,学校的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新时期体育教学的要求以及双锏的背景,为学生创设出高质量的体育课后服务机制,使得体育运动即便是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真正的做到强身健体,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体能的锻炼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栾楠, 陈培友. "双减"新政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策略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 30(6):5-6.

[2] 杨奇, 刘芮辰.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J].  2021(6):5-6.

[3] 梁婷婷, 谢萍, 沙抒音. "双减"背景下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课后服务优化策略——以北京市M学校为例[J]. 教师教育论坛, 20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