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语言的特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3

论文学语言的特性

王芳

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完善有关于文学语言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的相关研究背景,同时使得国家的研究学者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旨在通过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独创性、异变性、暗示性、互动性和丰富等特性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文学语言的与其他语言的不同的独特品性,以期能够推动文学语言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文学;特性

1研究背景和意义

文学语言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问题,但长期以来,传统文学理论并没有对此予以重视。它只把语言视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机械的、被动的写作工具。这就把文学语言和诗歌语言等同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忽视了文学语言的特殊性。科学语言是脱离特定语境的抽象概念逻辑语言。与科学语言相反,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是特定语境下的感性语言和生活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活动、情感心理、现实世界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都是人文语言。因此,对文学语言的研究应该以人文语言传统为基础,通过从文学语言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对文学语言的特新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中找到其独特性。

2文献综述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语言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语言与文学的话题一直在讨论之中,通过调查发现有关文学语言研究的文献资料种类繁多,内容宽泛且丰富,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由于其数量庞大难以统计。本文在参考阅读文献时进行了选择性删减,把内容聚焦在讨论文学与语言关系、文学语言性质与特点等方面。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概括总结的文献资料情况来看,梳理如下:

2.1文学语言理论类教材研究

文学理论的教材是文学语言理论的重要文献,由于此方面的研究众多,首先从建国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材中都对文学有着相同的认识,如:1956 年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教研组成员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1979年蔡仪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学概论》、1981 年李衍柱主编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1986年栾昌大主编的,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学理论问题解答》等教材,都从文学语言的内容上持有相近的观点:认为文学是用语言间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同时从文献中可以看出语言是文学思想的外在物质和文学意义上的载体。由此可以归结为文学语言是一种工具论的观念。其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文学类理论教材从语言的外部探索转至其本身的研究,从多方面对文学语言展开探讨,重点研究语言文学的特殊意义和功能,如:2002 年陈文忠主编的,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学理论》、2007年童庆炳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学概论》、2009 年狄其骢、王汶成、凌晨光合著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艺学通论》、2010 年吴中杰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艺学导论》、2011年王一川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2014 年周宪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导引》等教材,分别从文本结构的分析过程中阐释文学语言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其价值特点、强调文学语言的独特性和所都有的意义。

2.2文学语言期刊、论文中的研究

在期刊和论文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发现相关文学语言的研究主要包括文学语言的特点与性质的研究,像高玉在江苏社会科学2006 年第 3 期中发表的《语言的三个维度与文学语言学研究的三种路向》、耿红艳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 年第 2 期发表的《试论文学语言的诗性特质》等文献都是研究这一内容的文章;段平山在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发表的《从“文学语言”到“文学话语”》、周宪在文学研究2008 年发表的《文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肖翠云在闽江学院学报2012 年发表的《从工具论到本体论——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的视域转变》、李茂叶2006年的博士论文《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等文章分别分析研究并阐释了关于文学语言的观念转换等问题。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将文学语言研究分为教材中的工具类文学语言观念、整体语言文学观念、文学语言观念的转变、以及从不同视角下的文学语言、以及对文学语言特点以及表象的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文学语言的特性

3.2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3.2.1对比分析法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法对于研究的重点做出了比较,首先研究通过对于现代汉语文学的特性和现代汉语文学的要用习惯进行了对比。本次研究通过近几年来的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对比。最后本次研究对比了语言文学的相关文献以及语言文学的魅力。

3.2.2归纳总结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实例进行观察与综合,从中发现和提炼一般规律和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3.2.3逻辑分析法

分析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结合相关理论找出其本质特点加以分析。

4文学语言的特性分析

4.1文学语言的概念和内涵

4.1.1文学的概念

文学的表达形式是十分独特的,文字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文学是一种口头用语或者作为文字而使用的媒介,是人们表达内心想法和联系人们与人们之间关系的一种必要的工具。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就是采用文字对于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当然文字也不仅仅用来生活当中场所的情感交流,也用来作为情感的记录或者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例如人们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的,文字当中表达的思想和表达的含义,也使得文字的艺术价值更加丰富,赋予了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予了人们与作者进行交流的空间。一般来说,人们在阅读作者所写作的作品时,就能够看到作者在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感情,例如陶渊明的文言文《桃花源记》所表达的就是陶渊明对于大同世界的一种期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陶渊明对于避世生活的一种向往。

4.1.2文学语言的概念

文字作为各种情感的载体,也作为了作者各种表达形式的载体,在文字当中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也表达了各种人文科学,是使得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的工具。文言文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在进行创作时能够表达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能够体现作者对于文字成熟的运用。

4.1.3文学语言的内涵

实际上而言,文学作品和文学语言是存在着差距的,文学作品泛指在书面上进行表达的一类作品,而文学语言着重点是在于语言是在于人与人交流之时采用的一种说话和交流的方式。所以说文学涵盖语言,但是语言不一定是文学的体系,有一些较为通俗和较为简单的语言是不能够被称之为文学范畴的。语言是对于文学进行表达的一种工具,语言也是人们传达情感的一种工具,是因为有了语言才使得文学的内容更加广泛,文学的情感更加直接的得以传播。是文学语言的深层次划分、也是积累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4.2文学语言的特性分析

文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性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没有文学语言也就没有了文学作品。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直接与读者、观众紧密联系的,不管是文学创造还是文学交流都具有其重要的作用。分析文学语言的特性,找出其与其他艺术语言的不同特性。文学语言有着他们独特的表达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性语言,文学语言主要是在文学作品上加以体现的,比如在书籍,在影视作品以及报纸,期刊等作品上都能够体现。文学语言的存在是区别于人们直接交流的一种表达方式。

4.2.1文学语言的意象性

不同的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象是不同的,例如李白作品的文学语言往往表达的是潇洒风流之情,杜甫作品的文学语言往往表达的是爱国的热切之心。由此可见,在文言文的表述当中,通过对于不同事物和不同环境的描写,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也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作者情感构成了每个人写作当中不同的语言特点,也给予了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不同的意象性,这些丰富的特征使得文言文的意象性变得更加的明确,也许的文言文在进行创作时更加独具魅力。文言文它应该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审美思维的完美统一。文学作品在世界文明和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推卸的作用。正是有着许多集成着人类智慧的文学作品才能够使得人类的文明能够进一步发展,同时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形式。目前为止我国的原创文学作品就是文言文,文言文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同时文言语言的特性也是十分显著的。不同的文言语言构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也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现代人们研究历史提供了相应的帮助。从丰富的文言语言类别当中能够看到中国文人文思丰富和文采泉涌的现状。

4.2.2文学语言的独创性

文学文本中呈现的语言手段、表达方式和方法的原创性,如写人、叙事、对象、场景和讨论、抒情表达等。就语言风格来说,文学语言的原创性是指独特的“个性”,文本以简单的、朴素的语言为主;它还指“创新”的新颖性,其文本大多是精致而独特的风格;从应用范式来看,文学语言的原创性包含在现代汉语使用的规范化中,其语言大多表现出稳定与惯常的组合特征;作者表达风格的言语风格,即作者语言的原创性;另外还指作品人物语言的原创性,即其语言氛围是否能够表达人物个性。

4.2.3文学语言的变异性

审美体验有着无限种类的可能,这是普通感官体验无法实现的。当作者需要表达微妙而复杂的审美体验时,面对的不是可以随意驾驭的语言,而是语言符号和其所具有的固定意义的语法规则,它们以自己的术语固定下来,在规范语言的桎梏下,语言其实是一个枷锁。然而,遵循情感的逻辑,突破语言固有规范的目的,采用了一种更加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文言文独特的魅力。

4.2.4文学语言可以侧面反映情感

从侧面上文学语言可以反映作者的情感,也可以反映作者的审美偏好,例如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他十分喜欢他家里的猫咪,他的作品当中就体现了他对猫咪的喜爱,这就是他的一种审美偏好,他格外喜欢像猫咪一样的这种小动物。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当中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也能够表达作者的审美体验们。在对于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进行感觉时,就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形态。文学语言一般不采用直接的表露,通过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创造一个形象,它产生了一种效果。文学语言中所指的内容往往是多样的、取之不尽的,这也是文学语言暗示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文学作品中,文言文通过一种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寥寥几笔和聊聊寥寥几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这也是文言文独特的艺术价值所在。语言越简洁明了,词汇的意象越丰富。

4.2.5文学语言与读者的互动

许多作者在进行写作时会在文学语言当中抛出一系列的问题,注重与读者的互动,比如冰心的《寄小读者》,再比如曹文轩会经常与读者们进行互动,这都体现了文学语言的互动性能够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也丰富了学语言的形态,使得文学语言不再孤立于生活,而是融入生活之内,成为了一种更加接地气,更加现代化的行为方式。目前,社会形态越来越丰富,语言不再是孤立的、静态的。

4.2.6文学语言的丰富性

文言文的创作形式毫无意外的是十分丰富的,不论是对于人物描写还是对于情景描写上,文言文中通过简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邃的人物形象或者宽广的外部空间,这是文言文独特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这种表达形式也使得文言文内涵更加丰富,就文言文的使用者来说,他们使用的用语或是常规用语或是不常规用语,但是应用的都是那样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这些用语都具有独特的合理性,也体现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可变通性以及令人动容的语言文化。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十分丰富的,文言文的涉及领域十分的宽泛,基本上我国的文言文发展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不断地进步的。进行文言文创作时,创作源泉的丰富性和文字独具特点的性质构成了文言文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文言文作者的独特的创造性。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文言文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于语言的语义和语句是否流畅做出标注,这样才能够通过文言文的创作和表达将自己的丰富的情感表达在外部。文言文的外部表达是作者精神和作者情绪的一种表达,同时也是体现情感的一种外在形式,能够使得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的美学价值进行统一。可以说文言文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之上,通过外部的表达反应内部的情感价值,实现文言文价值的最高体现。

结论

文学语言以复杂的形式存在于文学领域,它涉及到文学领域的许多方面;无论是从哪一个焦点出发,还是基于哪一种理论,一方面都选择对文学语言进行研究,突出文学语言的某些方面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文学语言的其他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涵盖。文学语言在显示其独特价值的同时,也会暴露出一个方面的不足,因此,在对文学语言的研究中,很难从单一的角度对文学语言的特点形成全面的认识。然而,对文学语言的全面理解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不断提升。本次研究着重于文学语言形成的特点研究,梳理了文学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反思了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然而,对于“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这一最终问题,仍然没有办法回答,文学语言的概念由此产生。研究认为,文学语言的理解总是有限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可见,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不会停止。我希望将来能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组.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2]蔡仪.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李衍柱.文学理论基础知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1.

[4]栾昌大.文学理论问题解答[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1986.

[5] 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A].汪曾祺文集:文论卷[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

[6] 刘良初.当代小说现代时空建构艺术的价值判断及前景[J].中国文学研究, 1996, (2).

[7] 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8] 陈原.语言学论著[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9]陈文忠.文学理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0] 金惠敏.在言词与意义之间[J] .文艺研究, 2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