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汪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汪1]

凃梦涛

南京集设汇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摘要:现阶段,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得到了广泛运用,公共空间的提升离不开情感空间设计的发展,合理运用情感不但能够提升设计品质,焕发空间生命力,还能够实现室内空间情绪情感的表达,比如采用室内装置或景观,来提升空间氛围,拉进人与空间的关系,增加人文质感。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情感化设计与公共空间,然后剖析了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方式,最后探讨了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室内;公共空间;人文质感

引言:探讨室内公共空间的情感化设计,首先要明确情感的内涵。情感是人在接受了周遭的世界环境之后,而形成的一种情绪。而这些情感,也有可能是每个人心中对客观事物价值的反映,情感主导着人们观察环境的方式,并促使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对话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感艺术结合人文质感也是一种新的设计方式,通过把情感贯穿到空间设计之中,使公共空间设计具有交流性、象征性和时代性,并能从某种意义上激活特定人群的感情共鸣。

1情感化设计与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也译为公共场合或公共场所。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空间,同时也是在城市空间中学习和生活的最主要地方,包括商场、公园、中庭、停车场、道路、公共体育场等。正是因为这样的开放空间,具备了把人们情感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功能,人们就能够在其中实现情感沟通与互动,而建成的空间往往可以体现出当地风貌,体现社会氛围,弘扬人文精神。

1.1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与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公共空间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旧房改建和新房扩建的浪潮,并逐步向规模化和模式化发展。而大部分公共空间的整体格局都比较相似和独立,在设计与创造上往往缺少了个性与特色。另外,现代公众空间的另一种突出问题,便是空间不够个性化,这主要由于部分项目的施工时间太短,环境设计不够完善。从人们需求的视角来分析,人们最理想的公共空间是贴近生活、友善、富有感情的交互空间。

1.2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的重要价值

室内公共空间的情感化设计应满足每一个人的情感需求,当今的快节奏经济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迫使不少人却因为忽视情感而忘记了情感化空间的价值。事实上,它经常出现于我们的身边,而且也常常和身边的事情产生了微妙的联系,有时候更是对人们的行动和判断产生着主导作用。例如:人们在商场或酒店大堂里走走,忽然听见一段优美的旋律,每个人都会出于好奇心而寻找音乐的来源,而这种行为就是感情化设计的结果。此外,公共空间的感情化设计在空间利用、促进群众情感沟通、创造充满活力的情感空间以及创建多元的公共空间文化等领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理想化公众空间的使用和创造产生了重要作用。

2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方式

2.1形态艺术化

形态是人可以看到、接触和认识的点、线、面等的存在形式,它不只是建筑的主要部分,而且还是空间设计的主要部分,在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着重要作用。建筑形状造型一般可分成具体形式和抽象形态二类。具体形态通常带有强烈的艺术直觉和鉴赏性,而抽象形式则相对而言更富有自主参与性和联想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形式创新的实质就是通过采用扭曲、分解、重构的美学手段,对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形状进行思想上的变形和重构,使形态更加幽默有趣[1]

2.2色彩装饰化

色彩学涉及艺术学、心理学、光学和生理学等多学科领域。随着人们的审美观逐步增强,色彩的内涵也就逐步产生了改变。在现代的色彩学中,它对表现社会文化、人文历史、艺术观念等都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与影响,微妙的表现出色彩间的联系,不但增加了空间的美观,而且也为观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情感感受。受现代观念的影响,色彩也有不同的表达方法:炫彩、反射、自然发光等等。用这些的色彩装点公共场所会更加明亮而有趣。

2.3功能多样化

功能是设计的基础属性,它基于个人的原则。通常,功能设计可分成两类: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这是设计师所必须设计的主要元素。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自身特有的功能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群的多样化需要,因此设计师们若想进一步增加对室内公共空间的使用率与贴近程度,就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功能布局。例如:地铁枢纽站作为都市室内公共空间的重要交通场所,在优化公共交通环境、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铁枢纽设施功能和公共空间设计的多样化,不仅能够梳理城市交通,还能够增进情感交流,提升社会的人文关怀[2]

2.4材质趣味化

在公共空间中,各种物品均有自身的材质,其主要由硬质材料与软质材料所组成。硬质、材料大多应用于地板铺设、公共平台、休息座位、车辆等硬冷装修上,如木头、石头、玻璃、水泥、金属材料等。比较硬地材质,软质建材更为普及和喜爱,被普通群众看来多是软软的物体,如草坪、植被、水体、网绳等,如果运用雕塑表现手法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在整体中既带来变化,又在变化中带来和谐,那就构成了一种整体和部分的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双面性的物体数量众多,通过合理设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促进了空间层次感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改善环境面貌

[3]

3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层次运用

3.1本能层次与情感体验

一切情感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本性。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会存在着亲人、友谊、亲情等的不同情感,而人和物也会产生情感。本能层次的基本功能是吸引力,通过在形象、色彩、功能等方面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公共空间,吸引人的关注并使人产生某种情感。比如,当人们无意间发现秋千或形状古怪的躺椅在夜里发光后,心灵中就会出现很多新奇感受,人们不可避免的也会试图上前了解,或卧或坐,或动或静。如果采用先视觉后触觉、以先为后感受的顺序体验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体验就可能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或喜悦,或紧张,或兴奋,或平静。但其中喜怒哀乐都是人无意识的感受,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直接的独白。

3.2行为层次与情感传递

行为层次的重点是引导行为和性能传递。行为层次的空间设计效果使人们不经意的被设计所牵引,并通过行为的延伸来表达情感,进而释放精神和内心,从而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有不少设计人员借鉴了这一思路,但大都不重视外观造型设计,但是在功能的拓展上确显得更加突出[4]

3.3反思层次与情感延续

反思层次的情感化设计作为更高层次的设计思想,通常出现在观察设计或感受设计之后。相比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反思层次受历史、宗教信仰、国界等因素的限制,其情感寄托是由人的内在思想决定的,与空间设计本身完全不相干。所以,艺术设计者在反思层次进行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抽象、营造意境、价值再生等的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利用移情方法把设计和人的心灵连接起来,由此引起人的反思。

结语:综上所述,公共空间的设计离不开情感需求,而情感化设计也是人们感知空间的关键媒介。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要从造型、色彩、功能、材质等四大要素着手,通过与本能层面、行为层次、思维层面三个维度空间特征相结合,使公共空间设计能够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

参考文献:

[1]情感化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研究[J].李秀春.工业设计.2018(08)

[2]城市文化视域下的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研究[J].岳明珠,于斐玥.江西建材.2021(04)

[3]基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异地工作青年居住空间专属情感化设计研究[J].徐国楷,费飞.居舍.2021(17)

[4]浅析情感化设计在建筑空间中的表达与应用[J].张芳芳.建材与装饰.2020(02)


[汪1]降重2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