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探索与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石油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探索与经验

周生攀 ,孙正棠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麻黄山西采油作业区,陕西 西安 710201

摘要:职工教育培训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助推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呈正向积极关系,在职业教育转型和发展的新时期,发挥石油企业主体地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引导职工教育培训建设。

关键词:石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措施

1职工教育培训特点

1.1职工教育培训与职业院校一体育人

在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原则下,石油企业发挥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市场的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院校进行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有条件的石油企业特别是大石油企业已发挥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建设石油企业所属的职业院校,或尝试进行校企合作混合式办学。而在广大中小石油企业之间,虽未建设石油企业所属的职业院校,但也积极对石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三教”进行补充,吸引职业院校对石油企业进行“三教”的融入。由此形成了石油企业是职业院校“三教”改革主体,职业院校是石油企业“三教”生态补充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新模式。

1.2职工教育培训与终身职业教育衔接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石油企业实现了围绕用户进行的体验触点驱动和价值创新引领。以往的商品经济思维下的石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以石油企业为中心,以实现石油企业经营指标的技能为需求所开展。当下的产品经济思维更注重用户体验和职工体验,以“人”为中心,站在职工终身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人才赋能,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石油企业人才交流、职工在职教育和专业技术资格鉴定等多元化举措促进了职工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无边界通融,实现了与终身职业教育的对接。

1.3职工教育培训正引领产业人才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升级,龙头石油企业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在石油企业做大后,也带动了产业做强。龙头石油企业的云培训平台为产业提供了产业内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交流,由技术标准输出扩展到人才培育标准输出,带动提高了我国产业内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大产业走向人力资源强产业的战略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教育模式,促使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

1.4职工教育培训向职业技术标准看齐

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原则上都允许石油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没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石油企业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技术规程》开发石油企业评价规范。职工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以在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开发设计和标准化培训认证,这为职工教育培训认证体系提供了标准,促进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一体化的实现。

2石油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探索与经验

2.1完善机制设计,融合引领发展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制定职工教育培训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通融及规范机制,以此促进职工教育培训在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明确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责权,统筹完善机制设计,切实落实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石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上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谁来主管职工教育培训”。指导职工教育培训建设标准,规范“大学”“学院”名称登记使用后,引导石油企业大学转型的方向,落实“谁来发展职工教育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专项政策法规及职工教育指导文件,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坚定信心跟党走,落实“发展怎样的职工教育”。

2.2健全保障体系,增强政策落实

落实石油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主体保障,石油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责任和经费预算,引导石油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上“舍得花钱、敢于花钱、必须花钱”。推动职业院校参与保障职工教育培训,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实现校企在人才培育、创新研发、多元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健全政府在指导职工教育培训的监管保障,指导督促石油企业落实好国家关于职工教育培训的规定,加大对石油企业职工教育实施的统筹和落实的监管。

2.3创新服务管理,孵化优秀样板

政府引导、产业主导建立职工教育创新服务平台,驱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教育培训样板产生。政府设立专项预算,激励石油企业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研发和投入,产业牵头创新石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服务体相关标准建设,借鉴国内外、产业内外和石油企业间的优秀实践,搭建产业云学习平台,并与国家学分银行打通职工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对接。引导石油企业培训认证标准一体化,探索职工教育培训认证、积累、转换的通融,实现职工的终身职业教育无断点。扶持优秀的社会化培训机构发展,增强第三方在职工教育体系建设中的评价作用。

2.4搭建融合平台,促进人才转化

应进一步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双师型”师资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新时代高素质“双师”。为提升职工教育培训从业者专业技能,应鼓励更多的职业院校老师担任石油企业的讲师。在职业院校教学与石油企业培训的课程衔接层面,创新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和课程培养方案,探索石油企业人才培训前置嵌入模式。在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的学生角色转变层面,加大学生素养和职业素养等人文软技能的融合。在教学认证层面,探索教学积分与培训积分的转化。

2.5建设人力资源及职工教育培训统计平台

人力资源及职工教育培训统计是现代石油企业(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机关(单位)做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对于掌握劳动力数量、质量及变化状况、制定规划政策、研究分析规律、评价石油企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及职工教育培训统计平台的设计既能用于日常教育培训管理,又能用于分析决策;既能记录管理数据,又能产生各种报表;既能兼顾传统的管理习惯,又能紧跟数字时代的步伐;既适用于石油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又能用于办学机构的教学管理。其统计功能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职工在职学历情况、职工参加各类培训情况、培训机构设置及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情况等报表。

2.6数字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平台

数字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平台主要是深化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表现为从学员入学、住宿、就餐到培训、考核、结业的一条龙综合管理新模式。其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通过数据采集、信息整合、集成应用形成一体化;二是自动采集学员身份证信息,并将信息分发到对应的数据库,作为共享信息应用到食宿、考勤等环节;三是办班的自动结算,轻松实现培训班费用收支的快捷计算;四是培训档案实现电子化,包括培训项目档案电子化和学员学习情况档案电子化。

2.7建设教育培训评价平台

在行业石油企业教育培训管理中,实施教育培训评价,不仅可以鉴别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优劣高低,更重要的是能准确、科学地对教育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价值判断,为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教育培训管理队伍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石油企业办学积极性,提高产学研以及校企合作等能力,最终达到连续不断地提高石油企业整体实力之目的。本平台的理论支撑主要是基于模糊数学建立评判模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方式对教育培训过程进行综合评判,具体包括对评价因素的随机化和权重的归一化处理,其研究学科领域主要涉及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矩阵和综合评判理论。

3结论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意味着教育要对“人”负责。做好职工教育培训,促进职工的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职业教育重要课题。职工教育培训要主动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中,为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韩耀明. 石油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探索与经验[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 23(4):4.

[2]武志刚. 石油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践探究[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