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付捷

陆军特色医学中医学心理科  40004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中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心理科收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共计6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考组(n=30,开展常规临床护理)和实验组(n=30,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后,与参考组相比,护理后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配合度更高、护理满意度和预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化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积极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满意度,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个体化心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是一种神经症状,属于慢性、波动性精神病的范畴。主要为患者长期过度担心或者相信各种躯体症状,觉得自身存在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如躯体疼痛、运动障碍、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等。该病无法经过临床检验证实任何器质性病变[1]。遗传、性格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均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患者应及时到临床心理科就诊,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但由于患者常伴随严重的焦虑、悲观或者抑郁情绪,因此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选择本院心理科收治的6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该病中的效果及其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心理科收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共计6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参考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5±2.24)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45±1.23)年;实验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6-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6±2.23)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46±1.26)年。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可以开展进一步研究(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中关于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2];体检或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不存在躯体功能障碍病变;病程≥2年;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院内领导和院委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分裂或者惊恐障碍;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参考组躯体化障碍患者开展常规临床护理,包括心理用药、饮食护理、生活指导等内容,实验组患者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如下:

支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通过讲座、知识手册、微信平台等方式积极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症状,告知患者本院成功治愈的案例,不断指导、疏通患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愈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情绪症状。

心理动力学:通过和患者深入沟通和了解,帮助患者积极探究自己的发病原因,并逐渐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根据患者的人生经历、生活习惯、人格特征等,建立和患者互相信任的关系。

认知护理:部分患者的疑心病观念十分明显且有显著疑病性格,医护人员需要予以系统化的认知矫正治疗,配合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远期疗效。

森田疗法:使患者了解症状实质并非严重,鼓励患者进一步接纳和忍受自身症状,并寻找自己的兴趣、培养个人爱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积极性,转移注意,逐步积累生活信心。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生活质量得出最终结果[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统计学数据资料均利用SPSS21.00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选择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方式,当计算结果得出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后,与参考组相比,护理后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比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考组

30

16.35±2.48

11.65±2.08

15.58±2.61

11.08±1.97

实验组

30

16.47±2.34

9.42±1.65

15.29±2.79

8.05±1.43

t

-

0.193

4.601

0.416

6.818

P

-

0.848

0.000

0.679

0.000

2.2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后,与参考组相比,治疗配合度更高、护理满意度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配合度(%)

护理满意度(%)

参考组

30

26(86.67)

24(80.00)

实验组

30

30(100.00)

29(96.67)

X2

-

4.286

4.043

P

-

0.038

0.044

2.3两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对比

表3可见,实验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后,预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SF-36生活质量评分(分)

参考组

30

71.42±2.64

实验组

30

86.56±2.63

t

22.253

p

0.000

3 讨论

躯体化障碍不仅会让患者呈现涉及身体各个部位的症状,还往往伴随着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等持久性损害[4]。国内外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躯体化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2%[5]。该病的治疗周期长、病情容易反复,部分患者缺乏治愈信心,无法建立牢靠、稳定的支持性医患关系,不利于减轻症状,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从不同患者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后,与参考组相比,护理后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配合度更高、护理满意度和预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躯体化障碍属于心理障碍疾病,积极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配合心理用药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常家霞,许小进.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0):24-25.

[2] 戚牡芳.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护理[J]. 饮食保健,2021(14):185.

[3] 庄香梅. 针对性心理护理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睡眠和焦虑情绪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1):1566-1567.

[4] 钟淑维. 系统化护理干预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9,32(21):171-173.

[5] 方琪瑛. 心理疏导联合运动训练在躯体化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健康必读,2020(24):80.

[6] 叶旭阳,张艳. 延续性护理人文关怀干预于躯体化障碍患者影响的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