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历史插图初步培养七年级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利用历史插图初步培养七年级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杨惠芬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系统的历史学习,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课本插图的利用价值,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插图  核心素养    提升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大核心素养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历史图片是历史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历史插图教学、通过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插图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图片是历史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课本中的图片数量就多达338幅,每课平均插图8.4幅,最多一课达25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图片所具有的直观性也符合初中生现阶段的认知规律。所以,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课本插图的运用。

2、历史插图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初步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七年级学生竟然回答“想象”是学习历史的途径,还有不少学生常常无法从所提供的的史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正确阐述史实。如果能好好利用历史插图,既能让七年级学生通过各类生动的图片学习了历史,又能初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后续更深层次历史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让学生看图

根据反映内容的不同,历史课本插图可主要分为地图类、器物类、人物类和情节类,而不同的图片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核心素养。

1、利用地图类插图培养时空观念

梁启超曾经讲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这也是为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中特别重视“时空观念”的原因。为了培养七年级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在地图类插图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使用规范化的地理语言。

《秦朝形势图》和《西汉疆域图》对比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对比观察后总结出“西汉疆域比秦朝向西有所拓展”。当学生未经任何指导来回答“西汉疆域比秦朝疆域有何变化”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令人忍俊不禁,有说“西汉领土左边比秦朝多了一大片”的,有说“西汉变大了”的,总之非常的缺乏专业性和规范化。这时,老师就要训练学生使用地理语言来描述地图,用“东西南北”代替“前后左右”来指示方位,用“拓展”来概述“领土变大了、变多了”这一意思,经过多次刻意练习,学生慢慢地掌握了描述历史地图的规范,时空观念能日趋得到强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2、利用器物类插图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器物类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本文字而使用的具有说明、解释功能的图片,工具图片、用具图片、文物图片皆属这个范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所以,器物类插图教学中,老师要训练学生准确使用词汇来描述历史真相,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以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为例,文中有一组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图片,分别为“大食人佣”、“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学生们要讨论的问题是“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经过七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从文物中感知历史的能力。从“唐朝墓葬”知道这些文物要反映的时代是“唐朝”,从三件文物中提取出了“西亚”(大食即为阿拉伯地区,属西亚)、“欧洲”和“非洲”三个地理名词,可是用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说出历史真相时,学生们选择的词汇较随意、概括性不够:“非洲人来过中国”“唐朝人和罗马人做过生意”“我们和阿拉伯人交往密切”这些答案都出自学生之口。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生在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互行为可以概括为——交往,从而学生就能得出“唐朝与亚、欧、非地区都有交往”这一历史真相,进而结合本课题目继续提升表达层次为“唐朝对外开放,交流的国家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我相信,持续练习之后,学生的史料实证观念和能力肯定会日益进步。

3、利用人物类插图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永志不忘那些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伟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七年级课本中有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配图与配文,老师可以把讲述人物历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讲述中感知历史人物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以《明朝的统治》一课中“明朝的建立”这一子目为例,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老师可以让学生一分钟自学“朱元璋像”及其旁边的“相关史事”,然后请其中一位大声地读一读朱元璋的相关史事,第二位、第三位学生尝试复述,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给大家讲一点课外的朱元璋的相关史事。学生自己讲述历史之后,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人物的情感。

4、利用情节类插图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事件情节图主要是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关键时刻的景观,旨在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当时所发生的的情景产生切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1]

以《盛唐气象》一课中“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为例,这是唐朝鼎盛时期都城长安的静态图,如何让学生在静态中感知唐朝的“盛”,那就要在思维上下功夫了。请一位学生在未经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讲述一遍,“长安城里面有宫城、皇城、东市和西市,还有很多的门”——可见七年级学生对情景类插图的讲述非常简单乏味。接下来老师依次提问:“长安城布局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以哪条大街为中轴对称?面积最广阔的区域是什么?里面又设置了什么功能区?”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图文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布局整齐,朱雀街为中轴,坊面积最广,是住宅区,里面设有东市和西市”,随后让学生把这些问与答整合成一段有逻辑性的历史知识:“唐代长安城布局整齐,井然有序,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对称,朱雀街东西两侧均为面积广阔的住宅区,称为坊,两侧坊中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的商业区”。通过“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再整合”的方式,让长安城平面图逐渐变成学生脑海中的立体图,让学生更容易感知到“盛唐气象”。

核心素养是历史插图教学的最终目标,词汇丰富、描述准确、语言规范都是为培养核心素养夯实基础,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结语

七年级历史学科的首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并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所以“学史”是本。七年级历史课本中的插图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老师在教学中没必要、也不可能详尽使用每一幅图片,而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来选择使用,否则就很可能本末倒置。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插图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是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每一天都要保持学习和观察,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真正提高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他们后续历史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利用中学历史课本插图培养学生能力》【J】.求知导刊.2014(1).

[2]、李瑞,《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中的隐形知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3]、左秀平,《历史课堂的图片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4).

[4]、皮体丹,《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和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9)

[5]、肖少华,叶朝成,《基于口语课堂上插图教学的探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作者:杨惠芬

联系电话:13987160985

住址:云南省昆明市经开区小麻苴274号


[1] 李瑞,《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中的隐形知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