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原则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公园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原则与应用

杜晶晶

深圳市金才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城市公园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植物群落的搭配对公园景观营造、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探讨了城市公园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原则及策略,并以深圳市坪山区儿童公园为例,分析了公园生态园林植物搭配的原则及策略的应用,为现代城市公园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园设计;生态园林;植物搭配原则;景观设计

1引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态问题愈发严重,为解决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生态问题,以建设生态园林为主的城市公园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方法。然而只追求视觉艺术效果传统植物设计模式已不能适应生态园林的建设需求,为确保生态园林得以科学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需对公园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与策略进行探析,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2公园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存在的问题

2.1模板化植物景观设计,较少考虑客观因素

近年来城市公园园林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设计人员缺乏对项目的深入调查,在不了解项目实际地理位置、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性等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将其他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直接照搬照抄,造成植物景观搭配布局不合理、植物成活率低、后期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导致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效果较差、景观千篇一律。

2.2人工痕迹较重,未能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植物景观是自然与时间的结合,有的施工方和管养方为使植物景观能较快达到预期效果或减少后期管养成本。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片面的追求一次成型的植物;在后期管养过程中,管养方过多的对植物的自然形态进行人工修剪,导致植物形成较多的规则几何体,从而破坏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3迎合市场需求,未能做到适地适树

设计方为迎合甲方的喜爱和市场求新求奇的心态,在做植物搭配过程中较少考虑当地气候、地形、人文历史、乡土植物等客观因素,而将网络上当下受人们追捧的网红植物景观生搬硬套的种植在不符合其生长的地域,使的园林建设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下,因植物生长习性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使所建造的植物景观犹如昙花一现不久就不复存在。

3公园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的原则与策略

生态园林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发挥园林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维护、改善人类居住、生存环境,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使建立的城市区域大环境生态平衡的绿地系统[1]。以下从生态设计出发,介绍公园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与策略。

3.1生态适宜性原则

生态适宜性是指经过长期的与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会对当地的光、热、温、水、土壤等生长环境产生生态上的依赖。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这些植物对环境有着更高的适应性[2]。在生态园林建设的前期,要做好该项目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及分析工作,如土壤现状、光照特征、降雨量、温湿度等;在设计过程中,要依据场地的生态环境因子来选择植物景观设计所需的植物种类,并采用生态学适宜性原理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溪流、地形、树木等,从而达到充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少受人类干扰的目的。

3.2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3,4]。在尊重原有场地植物现状的基础条件下,运用物种多样性原则进行公园生态园林植物配置,通过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5],对植物群落采用科学合理的生态配置,通过物种多样性进而来达到群落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和发挥各类植物的生态效益,达到城市公园绿地的稳定、协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物种多样性原则对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3.3因地制宜原则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是最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2]。在城市公园建设时中多选用优良乡土植物为绿化骨干树种,辅以易于栽培、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通过借鉴本地自然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形式和结构规律进行植物搭配,丰富城市公园植物品种,形成植物色彩季相变化性强、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3.4景观性原则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离不开景观性,生态园林植物搭配是园林造园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植物的形状、线条、色彩、质地及比例有差异性,为使其在审美上达到和谐灵动、统一中有差异,要根据园林美学设计思想和实际场地特点将植物的观赏性和功能性相结合,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变化,体现出生态园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均衡。

4案例分析

4.1项目概况

坪山儿童公园,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道沙湖社区同裕路与黄竹坑路交叉口东南,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公园以自然互动、自然教育、自然游乐及自然成长的“大树学园”为设计理念,设置了自然课堂区、丛林探险区、探索考古区、山林溪谷区四大主题区域,是全市第一个已建成的区级专类儿童公园。

4.2公园植物布局形式与植物品种

市政儿童公园是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儿童公园具有科普娱乐、利智健体、增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作用。该公园内植物景观的总体布局在尊重项目场地和植物现状的基础上呈现出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模式,从而更好的满足儿童亲自自然、与自然互动的功能需求。同时为了突出岭南地区当地植物特色,建设者完全保留了建设范围内原有的荔枝林。通过现场调查,坪山儿童公园内植物品种较为丰富,其分布数量较多的乔木层植物为:凤凰木、落羽杉、黄花风铃木、香樟、国庆花、细叶榄仁、人面子、宫粉紫荆等;灌木层植物为:四季桂、柚子、茶花球、烟花树等;地被层植物为:羽绒狼尾草、紫穗狼尾草、火焰狼尾草、鸭脚木、翠芦莉、紫花鸢尾、肾蕨、细叶芒、大叶油草等。

4.3公园重点区域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分析

主入口植物造景配置模式为:(一)树状型金属构架下的植物景观以地被层为主,通过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地被营造出随风而动的植物景观,使游客能一进大门就能感受到公园的自然野趣,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又带给人集散的功能空间,主要地被植物有金红羽狼尾草、金叶石菖蒲、大叶油草、火星花。(二)入口左手旁的休息木平台以常绿乔木为主,荫生组合组合成地被层,通过高大的乔木层为休息平台提供遮荫,主要植物配置为:朴树+柚子+紫花风铃木——四季桂——进口大红花(橙色)+百子莲+玉带草+麦冬+绣球花。

滑板天地主要的植物造景配置模式为:丛生铁冬青+火焰木+细叶榄仁——金红羽狼尾草+紫穗狼尾草+大叶油草,并辅以花境植物景观:金叶石菖蒲+千屈才+紫花鸢尾+水葱+花叶芦竹+紫穗狼尾草。滑板区域位于主入口处,是入园第一个游乐功能区,其主要植物搭配为乔木层和地被层,后方为依山体而建的阶梯剧场其主要植物搭配为凤凰木和大叶油草(图1)。整块场地疏朗通透,采用开花类乔木增强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性,再通过局部花境的打造,丰富该区域植物景观亮点。

e61b4ad5cb19cefba045b3dcc6d4e76

图1 滑板天地植物景观(作者自摄)

水杉湿地植物造景配置模式为:落羽杉——紫花鸢尾+水葱+伞莎草+花叶草竹+千屈菜+矮蒲苇+大叶油草。水杉湿地景观区域依照现有地形修建,水源来自山体汇水,在雨季能形成小池塘的效果,湿地主要片植了落羽杉林,秋季产生橙红色的季相变化,水杉湿地对儿童也是重要的植物科普区域,湿地里还种植了几十种的水生植物,是孩子们认识植物的天然课堂。

手作旱溪植物造景配置模式为:大叶榕+嘉宝果——含笑+银叶金合欢+神秘果+烟花树——银边草+肾蕨+蓝蝴蝶+百子莲+玛利筋+绣球花+紫花鸢尾+糖蜜草+蓝心花+金叶石菖蒲+羽绒狼尾草+钻石蕨+迷迭香+碰碰香+栀子花+九里香+薄荷+大叶油草。该区域建设时旱溪原始地貌是山地汇水自然形成的小水沟,水沟的走向依照山地排水的方向而设计,通过置石造景将地被种植到石头缝里,从而营造出自然灵动,又解决湿地排水的设计2、图3)。该区域选择多样化的植物种类按照园林美学设计思想进行植物的灵活配置,塑造了垂直层次分明、植物形态多样的植物景观,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儿童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f13351b786b2e25555487731a462420

306c968cb67a1f5911f4e469c564fe1

2手作旱溪植物景观配置状况1(作者自摄)

3手作旱溪植物景观配置状况2(作者自摄)

荔枝林主要植物造景配置模式为:荔枝树+大叶油草。该区域主要为疏朗通透的乔木层和地被层,保留了2.5万平米的荔枝林,对林下空间进行梳理,铺上耐踩的大叶油草,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娱乐、安静休憩的室外场所(4、图5

4b7b6d5c43426d144e29c4d57cfa0ad

f3616c6074e314b8ff2b91b9b66346a

4荔枝林植物景观配置状况1(作者自摄)

5荔枝林植物景观配置状况2(作者自摄)

空中漫步主要植物造景配置模式为:细叶榄仁+大叶榕+国庆花+黄花风铃木+朴树+单杆铁冬青+大腹木棉+宫粉紫荆——肾蕨+翠芦莉+异叶爬山虎+霹雳+彩虹蕨+羽绒狼尾草+大叶油草+鸭脚木+紫花鸢尾+钻石蕨+乌蕨+细叶芒+鬼针草。空中栈道约340米,依山体而建,高低起伏,空间形态丰富。该区域主动线考虑到幼儿和老人通行,采用了无障碍设计,栈道的高度让儿童感受到中高层度乔木的形态,而镂空栏杆护网的设计可以让游人看到下一层植物景观6),通过场地空间和植物搭配的的合理利用,强化了植物的整体景观效果,还带来净化空气、降低高温、减少噪音、防止污染及保持水土的作用。

b8950f1253387865409685af00e7ebe

6 空中栈道下方植物景观配置状况(作者自摄)

5结语

在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城市公园生态园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使城市公园生态园林价值得到充分发展,在尊重原有场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生态学原理,遵守相关的植物搭配原则,将造园手法、生态美学及当地人文特色等融入植物景观设计中,实现城市公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澄,浅议生态园林与郊野公园[J],中国林业,2002/5(A),42.

[2]王明荣,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2011(5):86-88.

[3]孔丽辉,崔剑飞.论生态园林城市的沿江风光带景观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200123):263264.

[4]龚春,罗宏炜.城市绿化的生态园林意识[J].江西林业科技,2001(4):28-30.

[5]王华,高武平.浅谈生态设计在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用[J].农林科研,201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