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问题情境教学,提升数学学科素养——《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加强问题情境教学,提升数学学科素养——《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案例

贺菲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

案例背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数学教学中,加强问题情境教学,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新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节通过现实生活中2个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抽象出了指数函数的概念,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例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数学抽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方面的学科素养。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描述。

案例描述:

一、故事引入

    师:传说国际象棋是由一位印度数学家发明的。国王十分感谢这位数学家,于是就请他自己说出想要得到什么奖赏。这位数学家想了一分钟后就提出请求——把1粒米放在棋盘的第1格里,2粒米放在第2格,4粒米放在第3格,8粒米放在第4格,依次类推,每个方格中的米粒数量都是之前方格中的米粒数量的2倍。

国王欣然应允,诧异于数学家竟然只想要这么一点的赏赐——但随后却大吃了一惊。当他开始叫人把米放在棋盘上时,最初几个方格中的米粒少得像几乎不存在一样。但是,往第16个方格上放米粒时,就需要拿出1公斤的大米。而到了第20格时,他的那些仆人则需要推来满满一手推车的米。国王由有足够的大米奖赏数学家吗?

生:没有。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故事引出研究课题:指数函数。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可见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二、新知探究

师:要想知道国王有没有足够的大米,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指数函数,请看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生活方式.由于旅游人数不断增加,A,B两地景区自2011年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A地提高了景区门票价格,而B地则取消了景区门票.下表给出了A,B两地景区2011年至2015年的游客人次以及逐年增加量.

比较两地景区游客人次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怎样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在旅游这个主题背景下,学生学习兴趣浓烈,愿意思考和研究。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提升了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从而发现景区人次变化特点。

生1:A地景区每年增长量几乎都是10万次,B地增长量越来越大。

师:为了有利于观察规律,根据表中数据,我利用信息技术分别画出A,B两地景区采取不同措施后的15年游客人次的图,然后问学生两个数进行比较时,除了作差还可以怎么比较,引导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作商分析B地景区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做出图像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分析景区人次变化规律,提升直观想象素养.

生:从2002年起,B地景区每年的游客人次是上一年的1.11倍。

师:对,通过计算可以得到:

设计意图:类比A地景区通过作差发现规律,B地景区通过作商发现规律,渗透类比思想,体现学习的迁移。

师:也就是说,从2001年开始,B地景区游客人次的变化规律可以近似描述为:

1年后,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1.111倍;

2年后,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1.112倍;

3年后,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1.113倍;

x年后,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1.11x倍.

生:如果设经过x年后的游客人次为2001年的y倍,那么

(x∈[0,+∞)). ①

师:这是函数吗?

生:这是一个函数,其中指数x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关系,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师:下面来看第二个问题:

问题2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含量会按确定的比率衰减(称为衰减率),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按照上述变化规律,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与死亡年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不同的职业背景,都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生:设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的年衰减率为p,如果把刚死亡的生物体内碳14含量看成1个单位,那么;

死亡1年后,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为

死亡2年后,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为

死亡3年后,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为;……

死亡5730年后,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为

师:根据已知条件, ,从而1-p=,所以p=1-

设生物死亡年数为x,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为y,那么y=

, (x∈[0,+∞)). ②

   生:这个函数和问题1的函数类似,自变量x都在指数上。

设计意图:类比问题1,让学生写出了死亡年数与碳14含量的关系。在不同的背景下抽象出相似的数学关系,感受用数学知识表达世界的本质。

师:如果用字母a代替上述①②两式中的底数1.11和,那么函数

都可以表示为的形式.

设计意图:对比两个函数关系的共同特点,从中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体现数学抽象素养。

三、概念辨析

师: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R.

师: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a大于0且不等于1?

生1:如果a=0,当x>0时,ax恒等于0;当x≤0时,ax无意义.

生2:如果a<0,如y=(-2)x,对于x=,,…时在实数范围内函数值不存在.

生3:如果a=1,y=1x是一个常量,对它无研究价值.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所以规定a>0且a≠1.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补充,得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这个过程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

四.典型例题:

    师:下面我们重新来看这两个问题:

1(1)在问题1中,如果平均每位游客出游一次可给当地带来1000元门票之外的收入,A地景区的门票价格为150元,比较这15年间A,B两地旅游收入变化情况.

生:设经过x年,游客给A,B两地带来的收入分别为f(x)和g(x),

则f(x)=1150×(10x+600),g(x)=1000×278×1.11x

师:利用计算工具可得,

当x=0时,f(0)-g(0)=412000.

当x≈10.22时,f(10.22)≈g(10.22).

生:结合图可知:当x<10.22时,f(x)>g(x),

当x>10.22时,f(x)<g(x).

当x=14时,f(14)-g(14)≈347303.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在2001年,游客给A地带来的收入比B地多412000万元;随后10年,虽然f(x)>g(x),但g(x)的增长速度大于f(x);根据上述数据,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在2011年2月某个时刻就有f(x)=g(x),这时游客给A地带来的收入和B地差不多;此后,f(x)<g(x),游客给B地带来的收入超过了A地;由于g(x)增长得越来越快,在2015年,B地的收入已经比A地多347303万元了.

设计意图:例1的学习是在启发学生得到f(x)和g(x)的函数关系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回答实际问题。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素养。随后我又通过作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不能无限制增加旅游人数,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随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明白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重大决策都离不开数学研究。

师: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

1(2)在问题2中,某生物死亡10000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衰减为原来的百分之几?

生:设生物死亡x年后,它体内碳14含量为h(x).如果把刚死亡的生物体内碳14含量看成1个单位,那么

当x=10000时,利用计算工具可得

所以,生物死亡10000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衰减为原来的约30%.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运算与数学建模素养。

五、课堂小结

师:请大家回忆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学习过程。

生:指数函数的概念从两个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要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限制。

师:国王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大米呢?

生:,

师:一粒大米约0.0016千克,(一千四百七十五亿吨),2016年全世界粮食总产量24亿吨,这些粮食相当于全世界61年粮食总产量的和。

生:国王没有能力奖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和数学建模素养。

案例反思:以前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经常是“一个概念,三项注意,几个例题,大量练习”的模式。这种做法失去了使学生理解概念所需的背景支撑,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导致概念理解浅层化、形式化,而浅层化的空洞的概念时无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是没有迁移能力的。新教材增加了实际背景素材,改变了呈现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实例中经历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形成概括概念所需要的素材,然后定义概念,再用概念做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目的是落实以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进行“思维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受到研究方法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两个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学生从中抽象出了指数函数的概念。进一步又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两个实例中的问题,充分发展了学生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素养。由此可见,加强问题情境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加强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广泛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只是枯燥的符号,抽象的逻辑,在生活中数学还有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加强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从复杂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1. 加强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发现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也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