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玉敲冰,“0”驻于心——浅谈休止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戛玉敲冰,“0”驻于心——浅谈休止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处理

郑海虹

温州市城南小学

【摘要】休止符是指用于音乐乐谱中,标记音乐暂时停顿、静止或停顿时间长短的记号。休止符的使用,可制造出音乐乐句中不同的情绪表达。在音乐旋律中,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它在音乐旋律中的地位等同于音符。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学段的教学。利用声势律动、乐器辅助、图谱结合、情感处理的教学方法,实际解决小学阶段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处理。

【关键词】休止符;教学解决;演唱处理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昼夜更替,四季轮回。音乐也一样,音符不能够始终流淌,抑扬顿挫才能更充分表达作曲家的情感。音符固然是音乐的主体,但休止符同样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休止符的音乐就如同没有音乐的人生,枯燥无味。

我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休止符视若无睹。在音乐中,音响的暂时间断性称“休止”,记录这段时值长短的符号称“休止符”。学生的思维方式普遍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他们来说,对于简谱中休止符的认识,只保留在数字“0”的阶段,造成学生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个音符的存在。针对这个现象,我将小学阶段应用到的休止符进行归纳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休止符。    

一、寓意——四分休止符在教学中的解决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要抓好基础,将一些简单的休止符节奏解决。因此抓住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学情特点运用游戏、器乐等直观的教学手法,使学生对音乐理论产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在玩中学好休止符的知识。

(一)简单明了,寓“0”于儿歌中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乐理知识的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利用创编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学生生动形象地认识休止符,记住休止符,从而把学生还不熟知的休止符变得简单明了。

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同唱一首歌》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对于生活常识中“红灯停,绿灯行”的口令,编创了歌谣:“休止符真奇妙,如同小小红绿灯,见了它要停一停,小嘴悄悄不歌唱。”在此课的课件中我将四分休止符换成红色,学生演唱到这里时我故意用手指了指这个红色的休止符,孩子们看到就马上停下来了,明白了休止符在这里的作用,从而达到休止符铭记于心的目的。谱例:

1=F 3/4

5 1 1│35 3 0│5 2 2 │13 2 0 │

▪               ▪

(二)相辅相成,寓“0”于器乐中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由此可见,小乐器的加入不仅能使学生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还可以突破教学环节中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休止符的存在,可加入乐器作为辅助。

例如人音版二年级下册《两只老虎》的教学,这是一首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在于学生运用轮唱的方法。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演唱,我在教学过程在第二声部进入时加入响板,帮助学生精准演唱。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小乐器响板,让学生出现休止符的地方使用手中的响板。谱例:

1=F 4/4

1  2  3  1

1  2  3  1

3  4  5  -

3  4  5   -

响板0  0  0  0

0  0  0  0

1  2  3  1

1  2  3   1

二、融趣——八分休止符在教学中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还停留在以往的阶段,但对于作品的一些细节往往会忽视。学生往往在演唱中忽视休止符的存在,导致乐句与乐句中的气口没能很好的衔接,往往造成“上气不接下气”感觉,使得音乐演唱没有美感。因此抓住小学段学生富有好奇心,对模仿、肢体表演富有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更好的帮助学生演唱休止符。

趣不可支,融“0”于游戏中

游戏是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一种特有的教育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乐感和美感的有效途径。

在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的《小鸡的一家》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八分休止符与四休止符的演唱。我结合学生经常在课后玩“跳房子”游戏,设计了新的音乐游戏——“无敌跳格子”。游戏规则是这样:学生分成两组,跳到音符唱出来,遇到八分休止符需要单脚跳,遇到四分休止符需要双脚跳。通过音乐游戏,学生在玩中演唱区分了两个休止符的不同,并寓于理解了其中的意义。(附格子图)

第一组

2

3

1

0

0

0

第二组

2

2

1

0

2

3

三、置中——休止符组合在教学中的解决

“无静则无动,无止则无行”休止符在音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乐曲灵魂内涵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其中高年级,经常碰到准确掌握休止符的教学实践这一环节,教师如处理得当,则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如处理不当,则是条尴尬的坎。

(一)目营心匠,置“休止符”于图谱

小学三四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复杂的休止节奏型,传统课堂中学生不能很好的接受反而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图谱结合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一些复杂的休止符节奏变得通俗易懂。图谱教学,可以帮助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是图向谱转变的一个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善图谱教学的一个过程。         

如在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山谷里静悄悄》的教学中,歌曲从前奏、间奏、尾声不同方位的描绘了“叮咚”,描绘了山里铁质队叔叔用小铁锤敲击石头的声音。我在课堂导入时创设了情景,将出现的休止符的地方画一个小锤子。通过图谱能够直观的体现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将演唱的轻巧而活泼,帮助学生对音乐节奏、音乐旋律的理解。谱例:

(二)音止情不休,置“休止符”于情感

音符和休止符所塑造的形象是不同,休止符所塑造的形象更为生动、活泼、鲜明,利用休止符可以增强音乐的整体性,利用休止符也能够展示不同的情绪特点。而小学高段学生已经能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同时能对音乐的情绪变化进行一定表达。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月亮姐姐快下来》中休止符为二声部轮唱起到重要作用,在低声部进入前一个小节,三拍休止突出歌曲的层次,烘托歌曲温馨的场面。在教学过程中让低声部的学生在演唱时,在第一小节停顿三拍中酝酿情感,聆听高声部的学生身体随着音乐而摇晃,结合指挥预备拍时低声部学生带着饱满的情感轻声高位进入第二小节,歌曲层次分明,更能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轮唱的魅力。

 “戛玉敲冰声未停”这是对休止符描述最恰当不过了。休止符像一个无声的交响乐,有着对空间遐想之美,在演唱作品中要格外关注它,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作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音乐呈现更准确的色彩。在教学中创造性地教给学生唱好休止符的方法,授之以渔,多渠道、广角度去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理解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善于演唱和运用体止符,使其真正作为音符的一员出现,而不是将其“甩出”音乐群体让其成为演唱者的休息站。戛玉敲冰,“0”驻于心。

参考文献:

【1】梁兰丁.中小学音乐教学论之(八)——谈教学中的休止符、切分音与弱起[J].黄河之声,2014:74-75.

【2】段菲.浅谈休止符在音乐中的魅力[J].音乐时空,2015:108-109.

【3】顾亚珠.轻拂休止符的神秘面纱——浅谈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处理[J].北方音乐,2018:41.

【4】刘瑜.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意义分析[J].音乐时空,201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