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绽放小学科学魅力——小学科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回归生活,绽放小学科学魅力——小学科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冼康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第三小学 538021

摘要:小学科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学科素养导向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深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围绕“科学回归于生活”的核心理念,探究了小学科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结合,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供相关教师参考,让小学科学重新绽放魅力,发挥价值。

关键词:小学科学;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生活情境

一、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这也就确定了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需要积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从小学科学的学科特征来看,其课程内容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牢牢地把握这些科学概念。但显而易见,对待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并不容易理解,他们往往还停留在“眼见为实”的认知阶段,更多是通过客观事实来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此将科学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让学生理解“杠杆”以及“阻力”、“支点”等科学概念,教师拿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秤砣、杠杆尺等工具对“杠杆原理”进行了演示,经此学生迅速掌握了知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大程度点燃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要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科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一教学阶段同样体现了将小学科学与生活结合的意义所在。在实际教学环节,通过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根据课本上的核心知识点,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展开科学小调查,基于科学思维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观察生活、收集和调查资料,最后得出结果,真正让科学回归于生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自主性,为他们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另外,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教学要摆脱从前空洞的说教的形式,不能脱离于生活,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组织多元化的动手动脑活动,既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认知能力,也要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科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

二、小学科学与生活有效结合的教学对策

(一)构建生活情境,唤醒科学探究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迅速扭转从前“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引导他们自主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生活化教学理论,教师不妨给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去领悟科学知识,如在“重力”这一课:课程开始阶段,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到讲台前来表演“挑高”,看谁能跳的最高,这时的课堂气氛已经非常活跃,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成功吸引过来。此时,教师又恰当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这几名同学谁跳的最高?你觉得他们最高能跳多高?”、“我们在跳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跳到一定高度之后会重新回到地面,而不能停在空中呢?”……显然这是学生现实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情境,相信不少学生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但他们没能知道答案,那么在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教师便可基于这一现象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重力”这部分科学知识,同时结合牛顿是如何发现“地心引力”的故事帮学生加深印象,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精彩呈现。

(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拓展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很多科学道理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验证得来的,为了让学生学的透彻,培养他们基于科学思维去分析问题,除了要加强理论知识教育,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将课内外密切联系起来,实现对科学课堂的延伸。在这方面,教师应该认真挖掘和筛选现实生活中可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深入落实“科学即生活”的理念,促进科学回归于生活。例如,在“放大镜下的昆虫”这一课,教师将学生带到了室外,让学生拿着放大镜去观察草地上、池塘里、树枝上停留的各种各样的昆虫,将本次收获整理成一个简洁的“昆虫观察日记”,体现出不同昆虫的异同,这样能极大增强他们的科学体验感,拓展他们的科学思维。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出一个自我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昆虫的心得体会,以及从观察过程中发现的昆虫知识,满足其表现欲望,挖掘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热情。或者在探究“物体在水中的形态”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同样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让他们收集石子、羽毛、泡沫等重量不一的材料,将其放入水中,观察物体在水中处于下沉还是漂浮状态,并验证“物体轻重与物体水中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化材料推进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三)建立生活联想,将科学运用于生活

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生活联想,比如,课堂上讲到了“救火不用水”这一科学知识,那么学生应该迅速联想到:家里在炒菜时,锅里偶尔会出现冒火的现象,以前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迅速拿水扑灭。但经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应对之法,应该迅速将锅盖盖上,隔离空气,以达到灭火目的;或者,在讲到“乒乓球瘪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想:不少学生会打乒乓球度过大课间,但捡球过程中一个不注意就会将乒乓球踩瘪,对此大部分学生从前采用的都是吹气的方法,这种方法费力不说,效果也并不理想。而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热胀冷缩”的科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设想下一次再发生“乒乓球踩瘪事件”,用热水在乒乓球的凹陷处一浇,球里面的空气遇热后就会迅速膨胀,从而顺利将“凹”下去的部分“顶”出来,使乒乓球恢复原貌。这样一来,能让学生更好地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语

小学科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更是展现学科魅力、发挥学科价值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从现实生活中筛选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能以学生熟悉的简洁方式呈现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快速构建起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同时,基于生活组织科学观察等实践活动,对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有助于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真正让科学回归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依銮.常见生活材料在小学科学自制教具中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2(19):64-66.

[2]唐梓兰.让科学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长——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2022(13):122-125.DOI:10.16871/j.cnki.kjwh.2022.13.035.

[3]乔国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浅探[J].青海教育,202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