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探析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孙佳羽

武汉雷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430074

摘要:在新世纪,几乎每个人都关心天气问题,气象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雷雨是一种很普遍的气象现象,因此,防雷减灾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业发展、生产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防雷安全管理日趋规范化和科学化,雷击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防雷减灾工作已成为气象部门的头等大事。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防雷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防雷;减灾;管理;技术;应用;发展

引言:雷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气象现象,它的形成与强对流天气密切相关。闪电是从云层和地面上发出的,因为它的威力很大,如果被闪电击中,很可能会危及人类的生命。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防雷减灾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部门参与到了防雷和防灾工程之中。在日常的防控和管理工作中,除个人的自我认识之外,还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防雷减灾技术应用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防雷是为了保护建筑物、电器设备和人等,所以在进行防雷和减灾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目前各国和不同的工业和国家都有相应的防雷规范,所以在制定防雷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于防雷的安全问题,必须要按照国家的安全标准来进行,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工程,更是要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但在具体执行上也要灵活,因为科技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能确保现有的准则总是正确无误。

1.2应遵循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防雷减灾管理时,既要坚持科学的原则,又要兼顾经济,在制定的《防雷法规》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比如,在具体实现中,对建筑进行了相应的分类,以便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处理,从而使经济原理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要充分运用概率统计的相关概念,对防雷防灾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能够很好地实现科学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协调。因为雷电的种类太多了,所以在选择雷电的安全标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必须要考虑到雷电的数量。

1.3应遵循耐用可靠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觉得雷电防护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它的主要特征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一些雷电灾害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有关的设施老化,使防雷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原因,导致了防雷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了雷电现象的产生和损耗。

2.我国当前阶段防雷防灾管理的具体现状

2.1在实施防雷防灾管理时系统工程观念存在不足

自从国家出台了相应的防雷标准,并且在全国推行之后,各大行业都制定了自己的行业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行业都会出现的原因。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大型的产业联盟,确保统一的管理,但成效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系统工程理念的缺失。

2.2技术标准以及法规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在进行防雷、防灾、城市规划等方面,都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来进行。由于我国防雷防灾标准体系的缺陷,导致有关领域的规范和标准重复、相互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促使参加防雷防灾工程的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不知所从。

3.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

3.1充分了解雷电形成及安装相关设备进行处理

要想成功地进行避雷,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比如雷电的形成和类型,雷云雨的极性是由热雷电、冷雷电、地形雷电,按照雷电的传播方式,有直接的、球形的、感应的。在进行直击雷保护时,应事先在磁场强度高的地方设置装置,以确保装置通过电流比较微弱,如果电流增大,则需补充其它装置来分散电流,并进行雷电保护。防雷的基本原则是法拉第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原理是按照法拉第的电磁感应效率来设置的,而且,金属结构也会对防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设备安装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掌握足够的数据,确定准确的位置,以提高防雷减灾的工作效率。

3.2安装直击雷防护装置保护信息系统

随著资讯时代的来临,增加了更便捷的通讯方式,许多产业的发展也随之而起,工业的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信息系统易受外部磁场的影响,所以在雷雨天气时,通信信号会变得微弱,从而影响到使用通信设备的工作效率。未来的信息系统将会覆盖整个网络,而闪电对它的影响也会更大,所以必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保护,在信息覆盖范围内设置防雷设备,降低对信息系统的伤害。

3.3运用智能化现代管理手段

在智能楼宇实施防雷保护时,可采用布线方法,通过计算机计算布线方向,并对雷击方向进行预报,从而达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建筑的保护管理是防止直接雷电引起的直接雷电效应而倒塌,从而危害到居民的生命。此外,还要加强对电磁场定论的研究,以提升自己的知识,以利于防雷工作的实施,并与现代智慧的手段相结合。

4.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发展对策

4.1加大我国的防雷减灾的建设

当前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对地震灾害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维修,然后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因此,要加强对中小尺度天气的监测与预测,因为中小尺度天气的出现与发展都非常迅速,而且其空间跨度也较小,因此,要对其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应用于雷雨天气监测与研究的技术有多种偏振雷达和多普勒雷达,这些技术可以检测雷雨系统中的降水物类型、相态和动态场的结构,但其预测精度和效率仍有待改进。这就需要对雷电定位系统的地闪特性进行全面的观测,同时还要对多个雷雨引起的云闪、地闪、个别闪电通道的形成、发展特点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建立防雷减灾系统,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必要先决条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4.2加强对防震减灾的监督力度

加强对防雷减灾的监管,不仅仅是国家和单位的职责,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强化监测、执法,确保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这以前,需要由气象部门牵头,公安、建设、安监、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联合进行。尤其是在人员密集、易燃性、爆炸性和危险区的重要监控和检查时,必须建立一套档案管理制度,以便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现有的防雷设施进行定期检查。

4.3提升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防雷减灾宣传工作不容忽视,必须有规律地开展。另外,还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比如防雷、减灾等方面的知识。近年来,由于雷电森林引发的火灾,以及在农村发生的人员伤亡事件,都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不能忽视各种宣传渠道,要做到全方位的宣传,比如合理使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社区专栏、社区广播等等,让防雷、减灾知识的普及成为一种常态。除城市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防雷、减灾工作,由于大部分地区都是空旷的,更容易遭受雷电的袭击,要做到对居民进行宣传,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进行防雷减灾教育。

结束语

总之,闪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电磁脉冲往往具有很强的破坏力,特别是对现代化高层建筑和电子设备的危害更大。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防雷工作,制定健全的防雷技术规范,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积极采用现代、先进的防雷技术,从各方面提高防雷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强. 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 科技风, 2019(30):5-5.

[2]陈丹. 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9(11):77-78.

[3]黄伟国, 赖邕威, 陆杰. 防雷防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9(15):107-107.

[4]涂峰. 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 科研, 2015: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