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基于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分析

韦国森

广西正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530800

摘  要: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水利灌溉工程的进步提供足够的技术与资金保障。近年来,水库下游中型灌区对农业的正面效益逐步被人们所认可,相关部门也越发重视配套设施的改造工程。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某一案例为基础,重点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一般策略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前言

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稳定优质的水源,我国淡水资源匮乏。因此,如何避免在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尽可能地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相关水利设施的改造来提升农田灌溉效率,实现低能耗高收益的农业生产目标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战略支撑。

1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意义

当前,我国水库中型灌区的相关水利设施由于使用年限过长且早期建设质量不高等因素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老化现象。设施的老化使得其本应具有的功能难以发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获取难度大、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节水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水库中型灌区的效益,扩大水库的灌溉辐射面积,为农产品的增产增收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节水增效”的核心思想,通过现代水利技术来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始终将促进农业发展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主线,提升我过农业基础设施的修建质量,进而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2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策略

2.1工程布置

笔者所参与的改造工程中,在灌区早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干渠、支渠相互交错的水利网络体系。然而,该水利网络虽然整体上能够发挥出相对应的作用,但是局部体系结构的布置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不合理的水渠结构使得该体系在使用的过程中,长期存在渠道淤积、杂草蔓长等情况,使得支流的过流能力明显受阻。进而导致了部分水资源的浪费以及水资源获取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此现状,团队制定了本次改造工程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渠系资源,将各干渠的渠道连接方式进行修整,并对所有的渠道进行防渗、加固以及淤泥清除工作。并对部分渠道进行了扩展进而提升灌区的辐设面积,从“数量”和“质量”上整体提升灌区效益,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来说,本次改造工程可以说是对原有渠道的修整以及续建,对于灌区内的重点位置和险工险段开展专项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渠道的整体走向并未发生大的变化,而是对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了检修和调整。

2.2灌区渠道加固

结合工程现实状况分析,常规采用梯形断现浇混凝土的三面光硬化护坡方案,局部渠段结合原有衬砌形式采用M7.5浆砌石衬砌或两面混凝土和单面混凝土衬砌。

梯形断面三面光防渗主要技术措施:渠道防渗层为C15现浇混凝土(在挖方段边坡设置排水孔),总干渠防渗厚度为15cm,其它渠道防渗厚度为10cm,抗渗标号W6,防渗安全超高干渠为20cm;边坡防渗混凝土顶设置宽为25cm的混凝土压顶,以方便管理维护和防止受压顶以上边坡水流直接冲刷,从而避免渠道边坡防渗混凝土背面掏空现象的发生;防渗混凝土顶至渠顶及新填外坡均采用草皮护坡。沿渠道水流方向每隔5m设置一道横向伸缩缝,采用全缝结构,缝宽2cm,伸缩缝填料采用沥青砂浆填缝。

两侧采用M7.5浆砌石砌筑、底板为混凝土衬砌的渠道:侧墙砌石沿渠道水流方向每隔10m设置一道横向伸缩缝,缝宽2cm,采用沥青木板填缝,浆砌石见光面采用1:3水泥砂浆抹面,厚度3cm;底板采用C15混凝土衬砌,厚度为10cm,局部沿村段厚度为15cm;底板每隔5m设置一道横向伸缩缝,采用全缝结构,缝宽2cm,伸缩缝填料采用沥青砂浆填缝。

由于灌区渠道存在部分傍山渠道,结合现场工程实际状况分析,可选择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选择C20型号混凝土,墙顶宽度设置为0.2m,迎水坡度是1:0.5。

立足于技术角度分析,上述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方案拥有技术先进、经济成本低、施工简单等优势,对于渠道防渗拥有良好效果。

3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产生的效益

3.1明显提升水资源利用系数

提升水资源利用系数是本次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原有的水利配套设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长期存在灌溉水流渗透流失、农田的次生潜育化和潜育化等问题。通过对渠道进行疏通和加固等改造方式,本次改造工程明显提升了水库中型灌区内的水资源利用系数。通过计算,该地区内平均每年每公顷农田灌溉水资源的节约总量约为800立方米。节约下来的灌溉水资源不仅可以进一步满足当地农业灌溉的水资源使用需求,而且能够将一部分水资源存储起来作为储备资源,用以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这对于实现促进农田灌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障农产品产值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多数中型灌区的节水设施工程维护维修工作欠缺,经费供应不足,导致了节水工程设施的年久失修,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少,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条件的大幅降低。而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的生产条件又会进一步抑制节水设施的改造,形成恶性循环。本次改造工程取得的最直观的效益之一就是对灌区辐射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生产条件的改善产生的正面效益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民在节水设施维护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和人力支出明显降低,缓解了其经济压力和负担,提升了其经济收入。其次,生产条件的改善刺激了当地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吸引了一批年轻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活动。最后,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改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3.3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项目的实施使水库中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了提高,提高水利用系数。项目的实施降低了农田灌溉所需的用水支出,建立了良好的灌溉用水新秩序,通过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的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用水的保证率,完善了灌区农田灌溉的灌排系统,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因此对于灌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提供了条件,美化了灌区环境。不仅能够满足该地区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还能为来年储备足够的水资源,达到农田灌溉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于保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具有重要价值。

4未来灌区建设发展建议

随着节水配套工程的完成,灌区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呈现出了全新的景象。然而,如何维持本工程的正面效益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笔者认为,对于未来灌区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从转变农民用水思维的方面开展。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加快区域内依法治水的进程,将灌区的管理以及其他未来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程纳入到法规管制的轨道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宣传水利设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灌区干渠管理十不准》《水土保持法》《水法》等。让使用者和管理者从思想层面发生转变,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相关水利设施的正面促进作用和重要性。从单纯的使用者,转变为管理者与保护者。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维护基础水利设施的事业之中。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专项管理能力,对灌、漫、串等多发现象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将农业水价改革与渠系改造工程统一起来,通过超量加价、计量用水、按方定量等措施来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建议物价部门参与到管理体系中,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新的水价标准,通过长期的思维优化来改变农民过去错误的用水习惯,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最后,为了适应新型农业的管理需求,要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定期培训、择优表彰、个人责任制等方式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科学管理灌区。

结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灌溉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农业模式下的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节水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在让各个领域人士逐渐认识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严重性的同时,高度重视水库中型灌区相关节水改造问题,扩大资金投入,形成有效的人才引入策略,优化灌溉设备,促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娄志香,宋洪杰.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17):242-244.

[2]华维娜,杨佳佳.潍坊市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讨[J].山东水利,2019(12):53-54+62.

[3]罗小妹.惠州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J].陕西水利,2019(06):212-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