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特点和历史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4
/ 3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特点和历史启示

赵文豪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记载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三个历史决议是党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确保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重温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总结其共同特点和历史启示,对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决议

一、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特点

形成于重要的历史关头

1.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是在中国全面抗战进入关键时刻、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受到严峻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形成与延安整风有密切关系。从194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开展大规模的党史学习研究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认清错误路线的实质,解决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清、思想混乱的问题,实现了党内思想上、政治上的团结统一,这些实践都为总结历史经验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写作与形成创造了条件。

当时相对稳定的环境也为这次的整风运动提供了外部保障。延安时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一直处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为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决历史问题,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供了客观条件。

2.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新政策,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之中。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内外呈现出一派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也存在一些对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认为,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完成拨乱反正,必须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所走过的弯路,全面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并对这一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以达到分清是非、统一思想之目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从国内来说,党内党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一个东西来,重大的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国际上也在等。人们看中国,怀疑我们安定团结的局面,其中也包括这个文件拿得出来拿不出来,早拿出来晚拿出来。所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1

3.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时代形成的。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现在,距离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76年,距离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2]

发挥着重要历史作用

1.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对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历史作用作出这样的判断:“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一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经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3]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为中共七大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七大的召开又为此后仅用4年时间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正是遵循着第一个历史决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没有照搬苏联模式,而是按照毛泽东提出的“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4]使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力求在十二大前的中央全会上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问题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作一个结束。十二大就讲新话,讲向前看的话。”[1]这种“先前看”的鲜明导向,为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好了充分准备、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我们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开启新的历史征程、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3.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让全党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

历史催生《决议》,《决议》淬炼历史。

前两个党的历史决议是我们党围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在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展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第三个党的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进行全方位总结,这些都是反映我们党“历史进程”和“思想进程”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正是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从而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探索新路。

)为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提供基本遵循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的历史仍应以《决议》为基本遵循,坚持党性原则,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分别是在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下起草的,起草工作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正如1981年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的:“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一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经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3]毫无疑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必将起到同样的历史作用。

)凝聚了全党共识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均形成于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诞生在全党团结统一的氛围之中,并且都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凝结了党中央和全党的集体智慧。

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从酝酿到形成耗时近4年,毛泽东直接参与起草并反复修改,全党高级干部多次讨论,最终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出总结,是一篇纲领性文献,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建设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胡乔木评价说:“用这样的形式总结历史经验不仅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创举,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来之不易,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对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承担着“设计师”的角色。1979年11月,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成立。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曾先后十多次召集起草组开会,对起草小组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邓小平指出:“这个决议写了一年多了。中间经过四千人的讨论,以后是几十人的讨论,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这次六中全会预备会的讨论是第四轮了。我看是相当认真、严肃,也相当仔细了。”[1]

2021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担任组长,王沪宁、赵乐际担任副组长,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及有关中央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文件起草的工作。

4月1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9月6日,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决议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络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经反复研究推敲,对决议稿作出547处修改,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世界上其他政党无法做到的。

二、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启示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成功的政治密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一致向前看;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既接续传统又映照现实、指引实践。

70多年前,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后,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一切同志,要在这个历史决议案下团结起来,像决议案上说的团结得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

40多年前,第二个历史决议通过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决议“真正是达到了我们原来的要求。这对我们统一党内的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

当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豪迈的声音: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三、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4]吴冷西.忆毛主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赵文豪(2000-),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在读,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北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