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家长改变后进生错误认知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协同家长改变后进生错误认知的实践研究

王珊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打卦中心小学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各个学科难易程度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会觉得某个学科难,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分化严重,有很多同学觉得数学不难也有很多同学都觉得很难,成绩的差距也很大。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会把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归结到马虎和粗心等。其实这是逃避问题,作为老师都知道,马虎和粗心背后暴露的是他学习上的其他问题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主要靠老师的引导和点播,对于在学校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同学就需要考虑家长的携手教育了,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也需要更多的支持。意识改变是行为改变的的开始,因为后进生对于数学的归因成为了感觉数学难,所以协同家长改变后进生认为数学难的想法,改变学生这种错误的认知是我们助力后进生改变的第一步。

1,后进生为什么需要关注和支持。

(1)后进生背后的原因值得关注。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很多,牵涉到学习适应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学生成为后进生之前是表现为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不适应,不能跟上其他学生的节奏,在家又没有家长的及时监督,久而久之越来越差。所以之所以需要大家的关注就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因为缺少关注出现的问题,所以问题出现后我们需要对症解决。

(2)后进生对自己的不足没有正确的认知。

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失败经验不断增多,学习的动机慢慢减弱。对于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归因也慢慢从马虎粗心变成了数学难甚至认为自己不行,这种认为自己不行的错误认知严重影响了他继续挑战的动力,上课的注意力也大大折扣。久而久之数学就成了特别“难”的学科,学生充满无力感。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家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我们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从只依靠教师教育转变为“家校协同”。而在孩子成为后进生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教师应该让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并和家长一起去助力孩子改变现状。

(1)家长需要改变意识,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很多家长普遍存在学生就得老师教育的想法,后进生的家长教育观念更是落后,甚至很多都是老人帮带孩子,家长属于“甩手”情况,就算收到老师建议监督孩子的通知也是应付而已。归根结底是家长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不懂得需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学生没有家长的监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而养成了偷懒、逃避等一系列的坏习惯,慢慢被越拉越远。

(2)。一起分担的快乐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最大的问题说是学习问题,还在于动力不足的问题。要想孩子真正的改变我们要多一些关注,进步一点和落后一点都要发现。特别是对于稍微成绩差一些的这个时候,老师要及时的联系家长,看到孩子落后的地方不能让他继续下去落后下去,就算家长不能辅导也可以给与鼓励,或者跟孩子一起共同去总结策略并启发孩子积累做题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做会了也要及时鼓励,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动力。

3.家校协同助力学生进步。

意识改变,行为才能改变。数学学习其实不难,刚刚也分析了那么多的原因,接下来就是要让孩子相信这些,他们要能体会到是因为自己认知的错误,而不是真的难。当然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在一步步的进步中感受和体验。

(1)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很多后进生会把原因归结于难,但是也会有学生归结于粗心等原因,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我们想改变现状应该怎么做,也就是问一问孩子如果自己数学可以进步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做些什么改变。孩子很多时候只是听大人说要认真听讲,可能不知道什么叫认真听讲,所以当孩子说一些很宽泛的原因,一定引导孩子把这些问题说具体,说出自己具体在听讲的哪个方面做的欠缺,这样让学生把暂时落后的情况归因自己只是哪一方面做的不够好,不够努力,而不是不够聪明数学太难等。

(2)在孩子出现反复时,要及时引导鼓励,并引导孩子自我鼓励。                                          

陪养习惯不是一个最终的目的,而是一个长远的过程,特别是在孩子有挫败感的情况下去培养习惯会更困难,所以一定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的发现,及时的鼓励。就算不是五六年级甚至是初中生,说到底也都是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样有很强的自制力,特别是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培养了一个坏的习惯,我们去改变一个坏习惯,要比培养一个好习惯难得多,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孩子的年龄去打折扣,只要是遇到困难的孩子都需要大人的帮助和支持,当我们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他们才能更有动力,也会更有信心去自己完成这些事情。

另外就是自我鼓励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鼓励,因为大人也不能时时刻刻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而自己只要每一个具体的做法做到一次都可以自我鼓励,我们要告诉孩子收获不仅仅只是看成绩的改变,我们学习中每一个点滴进步都值得鼓励。

(3)家长一定要保证参与其中,创设有利的环境。

刚刚我们讲了家庭的教育和作为家长的责任,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家长的任务会更重一些。特别是一开始决定培养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参与其中,给孩子创造一个想要改变的环境。如果能亲自辅导孩子更好,辅导不了陪伴的力量也是强大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答案,然后和孩子一起攻克难题。因为很多时候孩子面对难题是无助的,学校没听懂,回家也不知道怎么做题,所以作为家长就是给孩子强有力的后盾,让孩子不会有孤身奋战的感觉,更不能让孩子因为失望和无助变得破罐子破摔。对于后进生来说,他看到数学的时候头都大了,本身就退缩的这种想法,当家人陪伴在一旁的时候,无形当中就给予一种力量。给予一种支持,那么孩子就更愿意去面对。

如果工作忙不能做到参与和陪伴,也要每天要问一问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一来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并思考是否能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另外就是可以在听孩子叙述的过程中抓到孩子可能不熟的点。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孩子就不愿意跟家长再进行沟通,要尽早培养一个固定的沟通模式,这还要求当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总是问成绩问孩子不擅长的地方或者夸赞别人家的孩子,问一问孩子做对了哪几道题,收获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感受。一定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夸大孩子错的方面,而是要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去坚定改正的意识和信心。

(5)做练习要有针对性,切记不能刷题。

我妈说家长要陪伴孩子,有些家长就陪着孩子去做大量的练习,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有针对性的从他不熟练的题目入手,多搜几个同样类型的,既可以让孩子获得毁了的成就感,同时也渗透给孩子对于不会的题目应该如何做的策略。我们要学会从扶到放,先给孩子讲一讲,再搜同类型让孩子自己做,一定要多做几道,让孩子总结出做这类题的经验,实现问题的迁移和经验的迁移,那么孩子才是真正掌握了这个题,成就感也会是双倍的。

协同家长改变后进生认为数学难的想法是我们的策略,也是我们探索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而方法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也是需要要大家从实践中去感悟和思考的,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也得围绕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2013年2月第一版,安奈特.布鲁肖、托德.威特克尔。

《掌控习惯》----------------2019年7月第一版,詹姆斯.克利尔

《儿童技能教养法》-----------2019年1月第一版,本.富尔曼

《双向养育》--------------2016那边10月第一版,杰恩.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