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隧道断层破碎带涌水涌泥处理技术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深埋隧道断层破碎带涌水涌泥处理技术措施

胡启明,齐骥,张秉鑫,李伟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辽宁大连   116021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隧道在发生涌水涌泥事故概况,介绍了事故处理方法,在处理过程中采用超前预报,排水减压,全断面帷幕注浆,超前管棚支护、加强支护及二衬、增设排水支洞的方法,安全、顺利的通过了涌水、涌泥地段。本工程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深埋隧道 断层破碎带 涌水涌泥 全断面帷幕注浆 排水支洞

一、隧道工程概况

本隧道起讫里程:DK212+534~DK215C+034,全长5500m,隧区最大埋深350m。隧道洞身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成份为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岩质坚硬。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隧道最大涌水量14935m³/d,正常涌水量1575.3m³/d。

二、涌水涌泥情况

隧道进口作业面掘进至DK214+560,掌子面开挖揭示右侧1/4围岩为强风化花岗岩,其余部位为弱风化花岗岩;当日17时开挖完成后,掌子面右侧出现掉块现象,粒径小于50cm,掉块处出现深约1.5m、呈倒漏斗状空洞,无水流出;21时掉块频繁,有水流出,开挖仰拱部位已积满水。

次日7时,掉落碴块已将塌方口堵住,有碴块掉落声音,并且有水从碴体中流出,坍塌量约150m³;10时出现涌水涌泥,涌泥涌石至DK214+408里程处,上台阶84m淤积物平均深约3m,下台阶68m淤积物平均深约0.5m,涌泥涌石总方量约3500m³。实测涌水量8800m³/d,其后5日实测涌水量分别为6600m³/d、5100m³/d、4600m³/d、3600m³/d、2950m³/d,涌水量呈减少趋势。

三、隧道涌水涌泥处理方案

根据物探探查的断层破碎带规模、与隧道空间关系、充填性质、补给量大小,综合考虑隧道施工安全及施工组织,遵照“排水减压、注浆加固、超前支护、加强结构、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断层破碎带方案施工。

3.1超前地质预报

1、地震波和EH-4勘探

在DK214+500处左、右侧各30m布置2条地震折射测线和2条EH-4测线,综合分析推测:DK214+540~+580存在明显的低速和低阻异常,推测为断层,走向约北西52°,向大里程方向倾,倾角约为85°。

2TSP地质超前预报

在隧道进口DK214+560处进行TSP探测,有效探测长度各150m。根据二维视图以及岩石力学参数分析,隧道掌子面前方40m地段地段,强度较低,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水较发育。岩体破碎~极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裂隙水稍发育~较发育,局部存在软弱夹层。

3、超前水平钻探

为探明坍塌体及空腔形态,本次在隧道进口DK214+560掌子面布置三个水平钻孔。

4、综合分析结果

根据地表物探成果资料和超前地质预报资料,DK214+560~DK214+700段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较发育,地震波波速约3550~3950m/s,隧道附近已开挖段围岩大多由Ⅱ级已变更为Ⅲ~Ⅴ级,综合以上因素,DK214+560~DK214+700段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位置

围岩分级

补充勘察情况

围岩基本特征

超前地质预报要求

DK214+560

~+600

地震波速2000m/s,TSP探测显示围岩强度较低,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

断裂带,破碎岩呈松散角砾状,地下水发育,整体稳定性差,开挖易出现掉块、坍塌等现象,支护衬砌需及时跟进,并加强防渗导流措施。

地质素描、超前水平钻探

DK214+600

~+700

III

地震波速3700~3950m/s,TSP探测显示围岩完整性较好,局部较破碎,地下水较发育。

弱风化花岗岩,岩质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

地质素描、超长炮眼

3.2排水降压

在DK214+550附近设置不小于10个φ110排水降压孔,确保排水孔在注浆加固圈外、终孔位置钻至断层破碎带部位或宽张裂隙等富水地段,确保有效排水。

3.3清淤

在低水压、洞内排水畅通、淤积物稳定的情况下,首先清淤至DK214+480处设置3m厚砂袋挡墙,确保淤积物稳定。

3.4工作平台处理

洞内修筑3.5m宽片石施工便道至DK214+550处;平整DK214+550~+560段淤积物,采用30cm厚C25喷混凝土封闭该段淤积物表面及掌子面;为保证淤积物及掌子面稳定,采用5m长φ42mm小导管注浆加固DK214+550~+560段淤积物,间距1m×1m,小导管伸入下台阶基岩长度不小于1m,首先注水泥砂浆回填较大空洞,后采用水泥单液浆回填细小空隙。为保证掌子面排水畅通,在掌子面预留10个φ110排水孔,并在淤积物表面修筑排水沟,将掌子面地下水引排至洞内侧沟排放。

3.5全断面帷幕注浆预加固

根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充填物性质、地下水补给、与隧道空间关系等情况,在排水降压孔、工作平台等前期工程施工完成后,从小里程向大里程逐段清淤、逐段开挖下台阶,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施作二次衬砌,逐步逼近DK214+560涌水涌泥掌子面,施工至DK214+555处,设置混凝土封堵墙封闭,对断层破碎带实施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预加固。

3.6超前预支护

在超前帷幕注浆在隧道周边形成加固圈的基础上,为开挖支护过程提供安全作业时间、纵向提供一个刚度相对较强的支撑、防止开挖施工过程中沿薄弱界面的滑动,断层破碎带段拱、墙设置双层φ108mm超前长管棚注浆预支护,环向间距0.4m,层间距0.3m,管棚长50m,管棚穿越断层破碎带、进入完整岩体不小于5m。

3.7结构设计

涌水涌泥段结构采用双层初期支护与二衬衬砌结构形式,,第一层初期支护为26cm(嵌I22b工字钢,间距0.5m/榀),第二层初期支护为24cm(嵌I20b工字钢,间距0.5m/榀),二衬为80cmC35钢筋混凝土。

3.8开挖施工

完成超前帷幕注浆、超前长管棚施工后,由小里程向大里程分部开挖、强力支护、分层衬砌、快速施工通过断层破碎带段。根据断层破碎带段的情况及拟采用的衬砌结构,采用CD法分部开挖施工。

3.9防排水施工

隧道防水: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低于P12,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铺设防水板加土工布防水;

隧道排水:采用双侧沟加中心水沟的方式排水,侧沟与中心沟之间设置φ100PVC横向引水管;防水板背后设置φ100环向盲沟,防水板下端墙脚处设置φ110纵向盲沟。

增设排水支洞排水:为防止隧道内排水系统失效,抬高地下水位,造成安全隐患,在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距隧道中线20m处增设长约80m的排水支洞。起点为DK214+480处,终点尽量接近断层破碎带部位,坑底标高高于隧道拱顶5m。掌子面施作混凝土封堵墙,向正洞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圈外设置泄水孔,直接将地下水引入正洞侧沟。

四、结语:

断层破碎带发育的深埋隧道,易发生大规模的涌水涌泥等地质灾害,施工中要采取综合地质勘探手段,结合洞内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相互验证。

涌水涌泥事故发生后,必须采取堵、排结合的处理措施。由于隧道开挖引起的涌水涌泥,将改变地下水原有的排泄通道,同时由于泥沙的排出,会形成新的地下水排放通道、加剧地表水的下渗,因此应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深埋隧道断层破碎带发生涌水涌泥后,其治理过程将十分复杂,本工程安全、顺利的通过了涌水、涌泥地段。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仁,等.岩溶隧道突水灾变过程分析及控制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7):.

[2]刘招伟,等.岩溶隧道灾变预测与处治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张梅,等.宜万铁路岩溶断层隧道修建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颜志志.象山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铁道建筑,2012。

[5]贾常志.双峰隧道涌水涌泥的处理[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