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朱莎

西安音乐学院

女 1990.7 硕士研究生 讲师

摘要: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教育改革、增强综合素质教育已是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舞蹈教育以德育为教育目标之一不仅适应了当前高校建设的现实需要,也促进了舞蹈教育自身价值建设的推进,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深化。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意义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这对于深入贯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

会议精神、推进德育与美育一体化发展目标、加快高校舞蹈教育课程改革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深入贯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会议

精神的重要体现。2016 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自此全国各地高校以此会议精神为宗旨,纷纷开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曾提出,思政课要和现实结合起来。对于高校来说,思政课与学科教学教育过程相结合是与现实结合的最好途径。推动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该学科的教学过程进行融合,恰当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力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效果。

(二)推进德育与美育一体化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共识。德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很受重视,美育则是现代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受到关注,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一方面是对美育发展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进德育与美育一体化发展目标。

(三)高校舞蹈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校艺术教育目前已得到充分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重视技能训练、评价标准单

一,忽视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单从高校舞蹈教育来看,其面临的一大问题就在于教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缺乏,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艺术展现中不易把握舞蹈动作背后的情感与深层意涵,形似而神不似,有表现力而无感染力,在后续的艺术创作中也很难有突破,只能重复模仿。因此从舞蹈教育的长远规划来看,高校舞蹈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将思政教育融入舞蹈教育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有益尝试,舞蹈教学虽多是一种动作教学,但必然会涉及一些经典作品的背景故事与灵感来源,如果能把思政内容巧妙溶解于内,二者便可相得益彰。

二、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途径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不仅仅对于思政教育的发展有推动意义,也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改

革与进一步提升有深刻的影响。那么,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传统经典的解读,二是在舞蹈设计中结合红色题材进行创作,三是在作品鉴赏中深入挖掘作品内在意涵,四是在技能训练中加强精神品质的培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传统经典的解读

众多经典舞蹈作品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传统诗词歌赋的启发,如《爱莲说》本是北宋周敦颐

的名作,通过对莲形象和品质的生动描绘,赞扬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借此表达作者高尚自洁的人格。由此而创作的舞蹈《爱莲说》,将莲花的形象拟人化,用超凡脱俗的女性形态展现莲花的形态与气质,令人耳目一新。如果高校在舞蹈教学前能对《爱莲说》进行深刻解读,是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借莲花想要表达出来的气质与品格,那么学生就能由内向外、从心灵到动作展开演绎,而不只是动作的简单重复与模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传统经典的解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更为深入地把握舞蹈动作的缘由,从而使得思政教育融入舞蹈教育的实践中。

(二)在舞蹈设计中结合红色题材进行创作

加强思政教育本质上是要求高校在思想上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简单在课堂中向学生宣

讲社会主义五百年运动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等历史史实,难免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而倘若让学生成为发掘故事的主体,寻找适合的题材进行舞蹈设计,则会大大激发其创造力。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为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舞剧《白毛女》就是 1964 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在探索芭蕾民族化时勇于创新的成果。芭蕾舞剧《白毛女》大量运用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的动作演绎出白毛女受地主剥削,最后被八路军成功解救的故事,深受观众喜爱。所以,高校在推动思政教育融入舞蹈教育时,可以积极鼓励舞蹈设计结合红色题材进行创作,达到在专业训练中不知不觉提升政治思想认识的教学效果。

(三)在作品鉴赏中深入挖掘作品内在意涵

舞蹈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对舞剧不断编排练习,提高舞台技能之外,还需要对经典舞蹈作品多

加鉴赏来提高审美水平。经典舞剧《霸王别姬》通过舞蹈动作对虞姬和项羽荡气回肠爱情故事进行了深情演绎,在鉴赏这部作品时就需要深入发掘楚霸王项羽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具体处境,他和虞姬的爱情何以不能长久,项羽与刘邦的争雄之战对历史走向有着怎样的影响,如果一层层深入了解,就会深刻体会霸王别姬的悲痛情感,也就更能把握英雄末路的项羽与无可奈何的虞姬在内心深处的挣扎与不舍。

(四)在技能训练中加强精神品质的培养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出色的舞蹈演绎都源于对舞蹈动作长年累月的坚

持练习,舞蹈生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加强精神品质的培养,也是思政教育融入舞蹈教育的有效途径。虎年春晚引起轰动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而如果细细分析其舞蹈动作,发现其中不少动作除了考验柔韧性和流畅度外,还格外考验舞蹈演员的耐力与意志力,舞蹈演绎中所体现出的坚韧与刻苦与我们在思政教育中倡导的精神品质其实是相契合的。

结语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其意义是深远而广泛的。如

何将思政教育恰当融合于高校舞蹈教育,是高校、教师、学生共同探索的前进方向,相信在更多人的努力之下可以逐渐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舞蹈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以艺术之形塑品德之魂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舞蹈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蒙妍. 大众文艺,2021,(20):

[2]高校舞蹈教育中编导意识培育的价值与方法[N]. 何海林.中国艺术报. 2022-03-02 (005)

[3]舞蹈教育,别忘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N]. 乔燕冰.中国艺术报. 2021-05-26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