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维护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维护策略研究

侯燕,  ,马海燕

九寨沟县实验小学   623400

摘要:基于现代化教育背景之下,学生的学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多,本文通过阐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当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重视教师的心理疏导、改善工作环境与分为、注重文娱活动的创办、寻求家长方面的理解、加大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改善不良的工作机制几方面逐一论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维护策略

前言:教师是一项复合性较强的职业,既要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又要掌握较高的实践水平,在日常工作之中充当着管理者、人生导师、家长以及朋友的角色。据资料表明,我国有94.6%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极大,并且45.4%的人都想调换岗位,透过表象看问题,这将不利于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对其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维护策略进行研究。

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教师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是教育的第一道防线,如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则会进一步阻碍生理健康地发展,最终导致教育工作停滞不前。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可以让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中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工作,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教师的身体免疫力,减少由于心理健康所引起的重大身体疾病[1]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此项理论在劳动心理学方面也得到了相关论证。人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只有怀着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才更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成就感,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工作兴趣,为日常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如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则会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工作情绪、生活状态以及言语行为等,而这些因素都具有一定的传播效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三观以及行为规范。因此通过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能够让其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形象,有利于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情感互递,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因素

(一)工作性质因素

第一,工作时长较长,缺乏自由活动时间。由于学生在进入学龄期阶段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基于安全问题,需要有专人监管,因此教师不仅在授课时充当着教师的角色,还具备家长的责任,并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因此教师缺乏自己的生活,较为压抑。第二,工作量比较大,由于代课班级人数较多,使得身心疲惫,且精神长期处于一个较为紧张的状态[2]

(二)工作环境因素

教师每天奔波于班级和解决学生问题之间,其人际交往圈子较小,所接触的社会面也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部分公立学校管理层存在各项事宜开展都推行“排资论辈”机制,这也导致了教师之间有较多的人际关系矛盾,部分年轻教师虽干的工作最多,但始终得不到学校管理层认可。其次,教师在岗在位期间存在较多的考核以及评级任务,考核以及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制,导致了心理压力过大。

(三)社会舆论因素

职业性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行为自由,在现代化教育之中倡导个性化教育,但教师却不能区别对待,部分教师在着装、发饰、娱乐活动上都会被社会监督,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搭配,尤其是女教师的穿着问题。而国家对于教育功能的重视,也使得部分地区对教育过度宣传,家长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导致教师的人格异常,时常伴有忧郁、喜怒无常、过度追求完美等问题的发生。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

(一)重视教师的心理疏导

在培训时,学校往往更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疏导,因此建议在之后的培训过程中,也要加强心理健康的辅助培训,从而提高教师自我调节能力,解决当前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第一,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集中培训,对相关心理学知识进行传授,让教师获得调节心理健康能力的同时,更能依靠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体系,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遇到的心理障碍。第二,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部门领导要提高对教师的日常生活关心,所反映的问题也要积极回馈,部分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予答复,给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寻找一个可以宣泄烦恼,倾诉焦虑的突破口[3]

(二)改善工作环境与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教师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多数时间会在学校之中,若想解决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则要通过软件和硬件两种优化方式开展。第一,硬件方面。加大办公设备设施的优化,提高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使得教师办公更加高效,部分公立学校受到运营性质影响,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财政拨款才能获得办公设备置办资金。因此,要扩宽融资途径,动用社会力量,积极改善当前的办公硬件设施。其次,要在学生学习以及教师办公的环境之中增加绿植,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放入适当的绿植有利于调节人们的心情。第二,软件方面。提高管理的公平性,要以实力断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管理层应摒弃“排资论辈”的工作机制,给予教师一个提升自我价值的空间。

(三)注重文娱活动的创办

在长期的工作中,教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教学上,忽略了文娱活动的举办,这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情绪与压力的释放。因此,校方要重视文娱活动的创办,让教师在工作中也能够寻求一个调节情绪的平台。第一,常规性活动,像校庆、运动会、重大节日演出等,不应以教学任务过重为由而砍掉,应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让教师也可以得到适当的放松。第二,研学活动的举办,教师的交往圈子局限性较大,因此可以通过研学等形式,让教师和学生一同走出校园,接受外围的文化思想,加大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并且,我国相关实践性活动较少,而现代化教育又提倡实行综合素养培育,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通过远足、露营等方式,让教师代班,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的同时,调节自身工作情绪,这一点我国需要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学习与交流。

(四)寻求家长方面的理解

当前社会舆论对教师的心理影响较大,加上部分地区对教育功能的过度宣传,导致不仅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较大的依赖心理,家长也对教师过分依赖。为扭转此种教育局面,建议建立科学的家委会机制,不应将学生的作业问题一味的推给家长监督,而是二者之间达成共识,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互帮互助的教育局面。我国山东等地,晚自习之中推行了家长轮班制,教师在备考期间需要工作10-12个小时,严重的睡眠不足,因此部分自主性学习课程,家长可通过轮流换班制进行监督,为教师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体会教师工作不易,并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辽宁等部分学校开展了家长早间值班制,对入校学生的安全进行负责与管控,这样既解决了师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五)加大学生与教师互动

部分教师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源于学生的不理解,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仅阻碍了教学进度,还一度影响到了班级的成绩,教师多次进行教育也以无果告终,因此建议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进师生之间对彼此的了解。一是,教师要放下思想包袱,可以将学生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伙伴,加大情感交流,树立公平的沟通机制,增进二者之间的距离。二是,教师在生活中也可以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不仅限于问题知识,也可以是人生方面的指导建议,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敌意和刻板印象。

(六)改善不良的工作机制

当前部分学校的工作机制十分不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建议校方积极对其做出改变。第一,改变主科班主任全权代班制,部分教师因班主任身份的特殊性,其工作时长以及工作任务要多于副科教师,为能够进一步提升班级的成绩,而多数学校又会让主科教师作为班主任,但会出现工作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建议将部分副科教师也纳入班主任候选名单之中,部分学生活动项目,可采用轮班制,提高工作分配的科学性。第二,学校要改变过度的考核制度,部分考察与备课项目检测,时间要相对集中,不要在休假时段过多的干预教师的私人休息时间,注重单位与个人私生活之间的边界感,让教师有完全享受假期的权利,减少重复性考核项目,提高考核内容的精简性与实效性。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作为现代化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之中的主导因素,为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针对当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众多因素,学校管理层要充分重视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提供良好的解决思路。教师也要加大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学会自我调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执教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宋鹏远. 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维护对策[J]. 新课程导学,2019,(16):51.

[2]王子玉. 辽宁省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研究[D].渤海大学,2019.

[3]郜雅杰. 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维护策略[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28-130.

本文系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2021SXJP187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