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电缆运行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配电电缆运行技术

杨艳凤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临汾分部,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配电网承担着供电的重要任务,其系统中包括有非常多的结构,电缆线路则属于是其中一种重要构成,它和架空线路的功能是一样的,担负输送电能的重任。虽然电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较高,稳定性能也比较好,但是由于电缆线路是深埋于地下的,所以在其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上却是存在着一定难度的,也由此要求我们应不断提高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水平,为保障电缆线路的良好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配电电缆;运行维护;检修管理

1 导言

电缆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较重的电力输送职责,电力电缆的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伴随着城市电网改造工作的稳步开展以及电缆应用成本的下降,电力电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电缆具有维护工作量小、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城市配电网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电缆数量的增加以及运行时间的延长,电缆故障也经常出现。地下电缆若出现故障,不仅会导致局部电网供电中断,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寻找难度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停电损失。

2电缆线路的作用及特点
电力电缆线路是电网能量传输和分配的主要元件之一,与架空线相比,电缆的结构较复杂,除具有传输能量外,还具有承受电网电压的绝缘层和使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和防止机械损伤的铠装层,金属屏蔽层,具有以下优点:(1)电缆线路使用的是地下空间,且同一地下电缆通道,能够容纳多回电缆线路,有利于节省空间;(2)在城市道路、大型工厂中电缆的应用,对于维持市容、厂容有积极意义;电缆供电,对人身比较安全,自然气象因素(如风雨、雷电、盐雾、污秽等)和周围环境对电缆影响很小,因此,电缆线路供电可靠性较高;(3)电缆线路运行维护费用比较小。

3 配电线路电力电缆运行的技术要求

3.1电缆运行电压

通常来说,电缆的运行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1.15倍,在出现单相接地情况时,电缆运行时间不能超过2h,对于备用的电缆线路,需要将其连接到电网中进行充电,预防

受潮影响电缆的质量。

3.2电缆运行温度

温度也是衡量电力电缆运行安全的重要指标,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材料老化、绝缘性能降低,甚至会引发火灾,因此必须将电缆运行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电缆运行温度是由线芯决定的,对于不同质地的线芯,其温度允许值也各不相同,在实际测量中,由于线芯温度测量困难,通常采取电缆外皮温度测量的方式,根据外皮与线芯间存在15-20℃差距的理论,确定线芯温度,并通过对降低负荷、控制电流的方式,来将温度降至允许范围。

3.3电缆运行负荷

电缆自身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的超负荷运转容易造成电缆老化、性能降低,引起电缆发热,所以,要对电缆运行负荷进行严格控制,过负荷的运行时间不能过长,必须在运行规定要求之内。

4 分析电缆线路在配电网中运行的特征
4.1运行电压分析
一般而言,电缆线路在正常运行中,自身的结构特性会对运行状态造成影响,因而处于运行状态的电缆线路必须对其电压进行控制,根据相关规定额定电压必须保障在115%范围内。另外,备用的电缆线路同样需要连接电网,并且在充电过程中还必须做好防潮处理,以使最终的电缆绝缘性能得到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电缆单相接地的情况时,在两小时之内必须进行处理,即电缆处于非运行状态。
4.2运行温度分析
据了解,电缆线路出现故障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外界的温度较高,因而对线路运行时的温度进行控制非常有必要。具体而言,过高的运行温度会导致电缆内部的缆芯导体因空隙存在而发生游离,随后便会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另外过高的运行温度还会加速纸绝缘的老化速度。因而在日常运行中,对于110kV的电缆线,其缆芯的温度必须小于75℃,若在运行中温度超过这一范围,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散热处理。
4.3运行负荷分析
针对不同的运行要求,电缆线路选定的额定电压、型号以及截面等均有所不同。单针对电缆线过负荷这一问题在运行中是有一定要求的,即针对6到10kV电缆线,其过负荷最大值必须是低于额定电流110%的。

5 配电线路电力电缆运行的优化策略

5.1规范设备运行的管理工作

为了有效保障设备的规范运行,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设备运行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配网线路的全面掌控;二是要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检修队伍,通过这个队伍进行专业维护配网线路工作,加大对于维护配网线路设备的宣传力度;三是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的设备,避免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发生事故,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来保障线路的安全运行;四是电力单位要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要针对线路设备作好相关的保修维护工作;在一个有良好保障的管理环境中,整个维修团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这些因素使得配网线路设备的运行有更好的发展。

5.2防范自然因素

一些难以估计的自然环境因素是最难控制的,而且有时预测也不准确,对此,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具体来说,第一要坚持每日预测天气情况,及时知晓天气状况,然后据此来制订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尽量降低天气对设备的不利影响,这方面应当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合作;第二要配备完善的相关避雷设施,利用科学的手段来降低配电线路受雷电天气的不利影响,雷电电气对于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影响非常大;第三要做好设备的绝缘保护。

5.3做好负载处电缆的监视工作

在电力电缆运行的规程中有明确规定电缆线路严禁在超载的情况下强行运行,超负荷运行维持一段时间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加速绝缘层老化,缩短电缆寿命等不可逆转的后果,会对电路造成持久的伤害。其中击穿事故常常发生在电缆绝缘薄弱处,故对于电缆的铺设形式需要进行考虑,需要结合环境温度、运行的条件等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工作人员需要对电缆的载流量进行实时的监视,如果是在负荷的高峰期时期可以利用超负荷处温度高出平均值的特点利用红外线温度探测仪来对检测故障发生所在地进行确定。工作人员需要对电缆节点进行测温,对于电缆的动态信息进行了解,防止电缆在长时间的负荷运行之后引起电路故障。

5.4建立高效的运行维护机制,落实好定期维护工作

为了满足高低压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维护的实际需求,供电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高效的运行维护机制,并落实好高低压电力电缆线路运行中的定期维护工作,确保其运行维护的良好性。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供电企业应结合高低压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生产计划实施要求,建立高效的运行维护机制,使得高低压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开展能够得到科学指导,提高线路故障处理效率的同时满足其运行维护要求;其次,在高低压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维护过程中,为了实现对线路故障的有效应对,避免线路故障发生时影响范围扩大,需要供电企业实践过程中能够落实好高低压电力电缆线路定期维护工作,满足线路性能优化要求。

6 结语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力带来的便利,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针对配电电缆方面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确保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针对破坏性行为需要实施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我国的电力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思竞.基于配电线路电力电缆运行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8):53+55.

[2]连楚生.基于配电线路电力电缆运行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