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农林专业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浅谈中职农林专业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李洪松  

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1723

现在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不会学习,甚至不愿意学习。要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把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上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初入中职农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大多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听不懂也听不进去;在课堂上不愿听课,不会听课,更谈不上去主动的学习。鉴于这样的现状,农林专业课教师更要善于抓住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上来,让学生想学、会学,才能达到学好的效果。作为农林专业的一名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1 让学生愿意学习专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特别是对所学习的专业产生兴趣,他们才能想办法把专业课学得更快,学得更好,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兴趣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专业课。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1 让学生对专业课感兴趣

入学初,让学生充分了解农学这个专业。虽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学习农学,就是怕吃苦,怕受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的不断推进,蔬菜和作物种植也需要大量高技术的人才。而这种巨大的需求就促使我们要不断学习,学习现代化的种植模式,发展有机及绿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以保证人们吃上种类齐全、安全、营养、放心的蔬菜。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各行各业的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时就需要一些懂种植、懂养殖、懂销售、懂电子技术的多方面发展的人才,也更需要这一代的有志青年学好专业课,不断地去创新、去努力、去探索、去发展我们的农业,为我们的祖国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1.2 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生活的榜样。首先教师要积极挖掘自己的教学艺术,用自身的知识素养、亲切的动作、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和同伴的关爱,做他们真正的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让他们喜欢上你,才能喜欢你所教授的课程,这也为他们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考上中职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生涯比较迷茫,大多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制定自己可行的学习目标。实现了目标,既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听课,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的同时掌握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目标切勿过大,目的是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掌握这门课。例如:我在讲解黄瓜的生长发育周期这部分内容时,会给学生制定了三个学习任务。第一,黄瓜的整个生育周期分为几个时期。第二,每个时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

基于此,我们在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都要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养成完成学习任务、整理学习收获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3 勇于发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据我了解在我所教授专业课的班级中,学生没有向老师主动提问的习惯,是他们对所学内容没有任何疑难问题吗?难道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所学的内容听懂了、理解了吗?不是的,据我了解,学生们不爱问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听课,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想着别的事情。二是有些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而不善于去思考、去质疑,更谈不上有什么问题可问。三是有些学生不会问问题,是因为对所学习的知识没有理解,所以还提不出什么要问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理解并掌握下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总之,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提问的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知识。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

过去的传统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们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在黑板上学习专业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另外,学生的实践教学也比较单一,大多以参观的形式去实践,比如:去实验室、实验田参观。而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是没办法让学生们更好地去开动脑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知识,更不能学习到真正的专业技术。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课堂+基地教学+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把大部分实习的内容安排在基地中完成。

首先根据时间的安排,把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的栽培技术安排在上半年来讲解,把大白菜、萝卜的栽培技术安排在下半年来讲解。如讲到番茄的栽培技术中整枝的环节时,在课堂上先讲解番茄的整枝方式有三种形式。让学生们了解这几种整枝方式如何操作,适用于哪些栽培方式。

然后又把他们带到教学基地,去实践实习,让每个学生都完成一次操作。虽然同学们很熟悉操作步骤,但同学们在操作时,还是感到手忙脚乱的,总是做着第一步看着下一步。不过,经历了一次操作后,学生们就明白了操作过程。

最后回到课堂上,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如操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无法把书本上的内容用到实践上等等。这个时候我在领着学生们把整枝方式及操作过程讲解一遍。

这种学习方式既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了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又培养了学生爱好劳动、勤于动手的操作能力。不失为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枯燥的知识,更是一次次宝贵的实践经验。

“活到老,学到老。”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寻找适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们想学、爱学、会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在管理好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做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同时,还让他们对农学专业产生深厚的学习热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农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