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探索

阿斯古丽·哈里克

库尔勒市第十六中学841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将育人观念、责任意识、质量诉求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之中,力求高效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确保学生拥有成为认知主人的思维素养与能力保障。教师是生物学教学的承载者与责任人,因而教师以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科学培养为教学任务与育人目标,对初中生的能力训练与素养发展意义重大,能够深度优化科学育人观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贯彻执行。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科学思维

引言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初步从整体上认知自然世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养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科学思维的概述

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加强对科学思维内涵的深入性分析以及研究,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学中的科学思维方式意识充分体现出了科学本身的育人目标。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生当前的实践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分析原有教学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优化整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知识内容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且学生在实验时要具备严谨和务实的态度。同时,教师在班级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科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培育,依据学科的具体知识开展深层次性的引导以及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当前的科学思维,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利用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科素养。教学中的科学思维要按照普通课程教学标准来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加强对理论性内容的全面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强调内部动机和思维能力,强调通过学生头脑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知识来获取未知知识,达到理性思维转换的结果,通过取得和转化形成积极思维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正常的学习个体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例如空间想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并且还要满足多元化培养的要求以及标准,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使得教学课堂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满足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

2设计符合知识点和科学思维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

2.1呈现物理概念的体验式情境引入

压力是一种效果力,通过受力分析,能够被方便地观察、测量.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通过情境体验,站在指压板上感觉到很疼,揭示压强的本质,深化学生对该抽象概念的理解.以下是实际课堂的展开细节.学生交流分享:指压板凹凸不平,站在指压板上脚底发生形变,感觉很疼,原因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显著.讨论怎样才能舒服一点,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2实验归纳建构抽象概念

在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形成感性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压力小桌实际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教师需将该任务拆分为两个子任务,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进行探究.如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通过改变压力大小,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变化,本实验通过细沙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归纳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教师抛出问题:如果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类比思考,为方便比较运动快慢,定义速度这个物理量,此处同样为方便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定义新的物理量压强,也就是用单位面积所受压力大小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渗透比值定义法思想.

3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3.1将抽象的书本知识具体化,让“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成为现实

小学科学的教学重难点通常是知识相对抽象、学生认知范围有限、课程容易枯燥、学生动手能力弱、学生难以理解教材语言……这些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给小学生学习科学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学生听不懂授课内容或对授课内容没有兴趣,教师就无法实现教育部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的伟大目标。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提炼教材知识要点,转换语言表达方式,利用更加简单直白的话语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最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科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让生动形象的小学科学课堂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终南捷径”。

3.2通过学情分析启迪学生思维,让快乐与学生相伴成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爱玩爱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笑话、动画短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另外,广大教师还要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在讲课之余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特点和对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只有做好科学的学情分析工作,教师才能通过举办多种学生真心喜欢的课内趣味小活动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质朴务实的科学思维习惯。

3.3加强实例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对小学生的学习阶段而言,科学知识理论并没有形象化的构建,而且科学知识理论多为抽象的现象集合,在小学生阶段进行科学知识的理解时,难免会觉得晦涩难懂,相较于其他学科像语文、数学、英语等,科学学科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就无法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知识学习时,产生相关的联想性和创造性,这也就成为阻碍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性思维和进行思维能力的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小学科学教学更多停留在科学原理的学习层面上,无法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原理进行生活或现实现象的情感共鸣。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学习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小学科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与科学知识进行一一对照,通过实际的生活实例进行科学原理的讲解,方便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实际性感知和深入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提升对科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从生活中举例,在死海中神奇的浮力现象以及刚出生的婴儿可以在水中悬浮,更适合游泳,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与生活实际产生画面性或记忆性的连结,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联想性程度,发展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模式,从而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原理转而作用于科学学科学习上。

3.4家庭作业高效化,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

现在许多教师侧重于家庭作业的数量,往往忽视作业的质量。大量的作业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对小学科学产生消极情绪。如有的四年级学生每晚家庭作业堆积如山,这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笔者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只选择教材重点内容,并要求学生高效完成。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时间,然后鼓励他们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应用小学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结语

科学思维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树立都需要科学思维的紧密参与,因此科学思维的培养是落实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汪弘.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调查及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2]刘玉英.分析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人文之友,2020(03):213.

[3]邵俊蕾.起·承·转·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