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李丽涛

廊坊市第四中学  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既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必然给他们带来适应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心理困惑。作为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学生,不仅面临着形成自我认同的阶段性任务同时面临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更加敏感,情绪情感波动较大,他们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重大事件往往无法及时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导致产生心理危机,有些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注重于培养和调动人性中的固有力量,从而使中学生的生活学习更加顺畅和有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危机干预;心理健康

1.中学生心理危机

1.1中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发展时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但他们的心智和情商又没有达到足够应对探索世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或者打击,因而其心理状态难免有处于危机状态的可能性。每个人的个人特质和危机事件都不尽相同,根据布拉默应用性的危机理论,我们可以将中学生心理危机归为三类:发展性危机,这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危机来源,比如学习上的落差,人际关系问题等;境遇性危机,突然出现的无可预测的危机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突发的重大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现实存在性危机,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冲突和焦虑的危机。比如中高考压力等。

1.2中学生心理危机来源

(1)亲子关系问题

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有一定比例的。大部分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随着当代人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在不断的减少,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开始走向科学化、合理化。很多时候,家长由过去那种简单的对身体上的惩罚转向为对孩子精神上的惩罚,他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对孩子特别是学习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另外,现在很多家长的攀比心态无意中又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热衷于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作比较,不仅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给孩子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负担。第二,家庭氛围的不和谐。父母的争吵甚至离异都易使孩子感受到很大的被抛弃感,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尤其在父母争吵过程中,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在以后的行为中出现易爆易怒甚至是暴力的倾向。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容易造成心理危机。因此,家庭和谐氛围的构建对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师生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对于中学生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并且在一些方面造成心理危机占了很大的比率。中学生非常注意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和看法,一些师生关系出现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造成误会。第二,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关注不够,没有受到老师关注的学生易形成失落感,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也会下降,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也易影响学习。

(3)学业压力问题

影响中学生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仍然是学业压力给他们带来的负担。初中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中考的压力和进入好高中的压力,初中毕业后他们要面临是读技术类学校还还继续深造读普通高中的选择,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被迫选择了技术类学校与他们的理想差距过大易造成失落感。高中生的学业压力绝大部分是来自高考的压力,也有对高中学习生活不适应的方面,很多初中生刚进入高中并没有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因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心理负担加重。其中,中学生学业压力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考试焦虑的出现,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使一部分同学对考试出现焦虑,出现了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2.开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举措

2.1行政层面上建立学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主张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同时,也积极避免及应对各类心理危机事件。2007年1月,我校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校长任中心主任,并设立心理健康教研组,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日趋完善,由学校心育工作指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研组两个部分构成。学校心育工作指导小组由潘志强校长担任组长,书记沈卫军和副校长留良吾担任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研组成员、医务处医生、保卫处人员为组员,工作职责明确,各司其职,每学期召开1次会议。

2.2注重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建设,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人员保障

(1)班主任

在与班级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早期心理问题进行一定的筛选与辅导,很多心理危机就可以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此外,班主任把观察到的有明显情绪波动的学生及时转介给心理教师,是有效提高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反应灵敏度的重要力量之一。

(2)同伴辅导

在各年级各班设立1~2位心理委员,承担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疏导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反馈心理危机事件等任务。我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每年给心理委员组织一次培训,以提升心理委员的业务能力。心理委员每月填写一张《班级心理状态晴雨表》,把班级里发生的重大事件、需要关注的普遍心理问题、特殊学生的状况等形成书面报告,上交给心理辅导老师。平日一旦心理委员发现有学生处在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心理明显异常时,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或者心理教师,以便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2.3以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多层次满足学生心理援助的需求

(1)开展生命教育课程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规划、有针对性地开设发展性、预防性的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课程主题涉及生命教育,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地生存、健康地生活与独立地发展。

(2)心理普测筛选高危学生

心理组每年均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测,组织上机完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电子心理档案与预警机制,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预警对象库,主动介入干预,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当然,仅凭一个心理测验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测量出是否真实存在心理问题,还需平日里对该学生有更多的关注,故心理组将测评结果发给班主任,提醒其积极关注,必要时再介入干预。

2.4开展心理隐性干预活动

心理隐性干预重在心理危机的预防和预警,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你好,小幸运”“逐梦在路上”等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周,传递导向性的人生态度、正确的心理认知,形成主动的互助心理干预氛围,潜移默化地推进心理危机的化解和消除,从而达到隐性干预的目的。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干预的实质是使学生认识到外部或内部的困境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发掘自身优势,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中学生正处于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的滞后性使他们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但除了潜在的自我冲突,尚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危机干预正是对这种潜能的开发、培养和引导,不失为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之策。

参考文献:

[1]牛力华,王冬杰,何肖云,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自由观培养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J].各界,2018,22(12):117-118.

[2]关桐.高校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5,57(27):49-50.

[3]庄亚红.论高职院突发事件中班主任的作用和处理方法[J].科教导刊,2018,10(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