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探讨

刘睿雪

昆明文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有着不可估量的最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就业导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低,学生的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这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以高校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就业导向为依据,探讨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期望培养高质量的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逐渐繁荣,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源于高精尖的高校专业人才的不断注入。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与社会趋势相融合,培养专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高质量学生。英语是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科目,也是极具实践型的专业科目。但是,从高校调查研究来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大都忽视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宗旨,忽略了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连接。高校英语的教学活动安排多侧重于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缺少引导学生将专业技能和社会以及日常生活相关联起来,逐渐演变为独立于社会性的科目,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

二、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

我国高校教育的教育方针是“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根本,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在健全学生个人,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每个人都具有社会性,高校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就业情况都应以社会趋势为向导,发挥学生个体自身的力量。就业导向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以就业导向”的教学宗旨,要求高校教师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探究专业学习能力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实现学业完成后顺利地投身于相关的工作岗位中去,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追求。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在教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下,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专业型和应用型的人才需求相对较高,就业市场还处于一定的空白阶段,所以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三、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现状

(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地影响。在进行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英语教师方面。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首先是[1]专业课程的占比相对较高,实践类课程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其次[2]是部分课程设置的安排缺少连续性,学期之间的教学安排有一定的逻辑性,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在高校英语教师方面,一部分教师注重专业知识的说教,忽视了英语是实践型的专业;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教学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会减少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在高校教学的教育活动中,英语这是应用型和实践型相对较强的专业科目。在英语的课堂中,老师不止是教导学生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习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高校英语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教授后,要继续指导学习进行语音的应用,小到班级课堂训练,大到校外兴趣比赛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地连接,加深学生对英语专业的理解。当前,高校英语教师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相对较少,难以为学生建立语言环境。学生无法在课内外的教学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就会产生惧怕和消极的情绪,影响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也将难以满足顺利毕业的条件和适应社会就业的需求。

(三)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观念相对落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依旧实践于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已经无法满足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由于教学方式的滞后,不仅影响了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有可能还会致使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教师作为主体出现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产生消极和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就业的发展。教师很少将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安排运用在课堂中,违背了学生学习英语就要“多听多练”的教学初衷,无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语感,难以适应就业工作岗位的需要。

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

(一)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高校英语的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结合多方面进行变革,比如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教育部门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趋势、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教师的师资力量、学生的个人状况和学习情况等等,进行全面的调研考察后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对症下药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的课程体系问题。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加深了与社会的交流,为今后在国际环境中进行交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注重体系的科学性,体现在课程安排、英语教材、教学硬件、教学活动等方面。大学[3]课程中课表的设置,在大一大二期间主要着重学习英语必修课程,课程应该增加口语课程的安排,英语的学习不止是语法的学习,更重要的“说读写”,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大三大四由于需要外出实习,学校大都减少关于英语课程的设置,其实这是不妥的做法,学习语言是应该长期坚持的事情,而不是遇到一定的困难就退却。学校应该从线下和线上两个平台继续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发挥引领作用,定期线上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成高校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英语的教学改革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这是由于英语是应用型和实践型较为明显的科目。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高校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下,明确此次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首先[4]体现在课堂上,课堂的学习时间相对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取舍,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保障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5]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和熟悉此次课堂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同时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高校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这样会减少学生与外界的接触,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高校如同一个小的社会,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是教师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作为坚强的后盾,可以动员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去,帮助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语法问题,纠正口语发音,积极加入到校园英语社团、参与演出活动和英语演讲活动中去。最后“走出去”教学活动也应该是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去学习的,带领学生参与相关高校的英语讲座活动或者与企业进行对接,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无疑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就业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在学习阶段,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对接,安排学生实习,提前适应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社会进行接触,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

(三)创新教学观念

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教育制度也不断优化,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的观念也要不断创新。高校英语教师创新教学观念是高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给高校英语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教学观念的创新有利于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坚持科学育人的教学理念,进而促使教学观念的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主体,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状况和性格特征等方面,全方面地进行考量后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秉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宗旨,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创新,可以体现在课程设计上。教师[6]针对课堂的时间进行合理地划分,分别为教师讲解时间和学生实践时间。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解专业知识的时间相对较长,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在课堂活动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学生进行练习的部分,传统的教学安排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这对内向、缺乏自信、社交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会造成无法正常交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分层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划分,以此来让学生之间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可以建立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进而放松学生的心情,缓解被老师提问的压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促使学生的参与性,建立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总结: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面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现状,高校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改进和更新。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英语实践型人才,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精英。

参考文献:

[1]骆琦.基本就业导向的职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索[J].福建茶叶.2019(11).

[2]王婷.基于就业导向下的航海本科英语教学改进建议[J].船海工程.2014(1).

[3]李思阳.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6).

[4]李耀,王建茹.“订单”培养模式下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07).

作者简介:刘睿雪(1983.1-),女,汉族,山西榆次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1]已修改 

[2]

[3]删除“首先”

[4]已修改

[5]

[6]删除“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