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疫情下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浅析疫情下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及对策

蒋文标

贵州省天柱县公安局 556600

摘要:在押人员通常都是监管场所内未被判决的犯罪嫌疑人,其中的大部分人失去了人身自由并且他们每天都会受到民警的严格监管,他们所要面对的还有刑法处罚。在此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对他们展开及时的心理疏导十分有必要。在疫情防控的局面下,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可能会因家人无法来探视而产生大幅波动,所以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看守所的监管能力,以确保刑事诉讼等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本文将研究疫情下管理人员对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及对策 。

关键词:疫情防控,在押人员,心理动态及对策

引言:在押人员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所面临的妻离子散和家破人亡的刑罚后果而突破自身的心理承受极限,做出一些极端且严重危害监管场所秩序的行为,再加上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之下对于在押人员的管理更为严格,这样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心理动态浮动。监管人员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对策来应对在押人员的复杂心理状态,要保障他们在监管所内的健康和安全,经常性的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预防极端行为,定期心理疏导

在押人员内心都极为向往自由,因此他们很有可能会为了逃避刑事打击和难以忍受的监所环境而集结在一起制造暴动,更甚者会有人铤而走险组织越狱,或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而拒不认罪,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有绝食或自伤自残,以上种种极端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在押人员的临时起意,通常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因此监管场所相关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对在押人员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注意预防他们可能会做出的种种极端行为,并深入他们做出极端行为的心理活动、客观因素和行为规律,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应该怎样更妥善地处理他们的极端行为。

应该对长期处于极大心理压力环境背景的在押人员定期展开心理疏导,要对他们的极端行为进行矫正治疗,在监管场所内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由监管实践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和心理学知识的管教民警和医生牵头。在进行心理疏导之前要对在押人员的个人简历、家庭情况以及入所表现等基本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为不同心理动态的在押人员制定相应的心理矫正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矫治活动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严格管理制度,成立互助小组

在疫情背景之下,在押人员的心理活动可能会更加活跃,除了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更要严格对于在押人员的管理制度,同时也要进一步明确监管工作人员的责任分工,要在维持正常管理秩序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在押人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在押人员应该每天都配合管教所采取的定期防范措施和突击检查,监管场所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检查监室内是否有违禁物品,以免让在押人员利用有危险性的物品进行任何的影响正常监管秩序的活动。

监管场所工作人员可以牵头让每个监室的在押人员成立互助小组,从中选出认罪态度良好,素质较高且生活阅历较为丰富的在押人员担任小组长,可以为每个监室的在押人员进行心理教育。要对互助小组的教育进程和教育方法进行及时记录,以便日后查档,不能对其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要对小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防止他们集结在一起开展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一定要保证所选择的小组长自身具有极高的心理防线和承受压力的能力,避免被其他人洗脑策反,从而做出极端的行为。

、运用现代技术,优化生活环境

现代技术当中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日益多样化,在监管所内的在押人员所经历的生活与现如今的时代有一定的脱节,他们内心渴望得知外界的变化。考虑到这种情况,监管场所工作人员在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可以将教育的内容和现代技术进行充分地融合,定期组织在押人员通过多媒体或电视的方式观看疫情最新动态并了解我国所出台的防疫政策,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从众多的抗疫志愿者身上学习高尚的精神。这样一来能够通过为在押人员树立榜样来影响他们的内心活动,可以让其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能够真心实意的忏悔并积极的配合监管所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

生活环境会对人的心理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押人员所处环境一般都是四周灰色的水泥墙和一扇铁窗,很少会有一些鲜艳的颜色来点缀他们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在押人员的浮躁心理也会让他们更加无法适应疫情下的监管场所生活。因此,要对监管场所在押人员的生活环境进行优化,除了固定的放风时间之外,可以定期组织在押人员进行室内大扫除的活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一些文字、棋类之类的竞赛活动,让他们在强度适当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锻炼身体并分散注意力。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在押人员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也可以得到缓解,能够减轻管教人员的工作压力。

结束语: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监管场所管理人员要更加密切关注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并做到及时地采取相关对策来应对有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化解在押人员内心对于监管的抗拒,帮助他们将内心的沉重负担和多种情绪进行缓解和宣泄。要尊重在押人员的人格尊严,仔细研究各种文献资料与监管场所内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从中了解他们的复杂情绪,以积极平等的姿态和他们进行对话,有针对性的化解他们所做出的种种极端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孙一,张萌.在押人员人格特质对看守所心理干预工作的启示[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02):28-34.

[2]黄亮.浅谈在押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教育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6(29):263-264.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273.